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本文改编自罗辑思维第300期 。
之前的绝大部分题目,都没有主张,只谈解释 。这个原则,越到后来越清晰,也越坚持 。
“没有主张,只谈解释”,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面对一个问题,我不说那些主张性的观点,比如政府是不是应该怎样啊,你这么做是对是错啊,谁是好人还是坏蛋啊 。这些话题,我不讨论,不评论 。
我更关心的是,面对一个现象,我们有没有不同的解释,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看?所以,我提供的从来不是结论,而是一种可能成立的解释 。
那有人会这样说,这不是只空谈不实践吗?
其实恰恰相反,关心别人怎么做才是空谈 。关心对世界不同角度的解释,才会落实到实践中 。只不过,那不是别人的实践,而是自己的实践,这是我学习和做节目的真正着眼点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中庸”,但这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个概念 。很多人都以为,“中庸”是和稀泥,是没原则,是当好好先生 。
其实,中国儒家恰恰把那种表面上的好好先生,但是没有道德原则的人称之为“乡愿” 。儒家最痛恨这种人,孔子不是说嘛——乡愿,德之贼也 。
那“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原则,是主观世界的事情 。而中庸,则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就是实践世界 。很多人就是因为搞不清这两个世界的区别,不仅误解了“中庸之道”,而且也容易成为一个失败者 。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举个例子,我们上驾校学习开车,先学交规,学汽车的机械原理,这都是主观世界的事,你会学到很多原则 。但是一旦进了车、上了路,原则的用处就不大了 。开车的每一刻,你说是向左打方向盘好,还是向右打方向盘好?都不对,开车实践讲究的是“刚刚好”,不左也不右,这就是中庸 。
再比如,经济学有两个大的流派,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和哈耶克的“自由放任” 。在主观世界里,在学理上,你可以有自己的偏好,可以坚持自己以为的真理 。但是实践中的治国者,不会完全偏向其中任何一种,他会力争在特定的情况下给出“刚刚好”的政策 。
实践世界中,每一个具体的事都是这样,写字、做手工、打球、创业等等,都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中,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动态平衡点 。所以,如果“中庸”这个词你不喜欢,那就来一句我经常讲的西方名言好了——“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这和“中庸”是同一个意思 。
你看,主观世界和实践世界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沟,主观世界里有一大堆绝对的原则,客观世界里则只有刚刚好的行动 。
我在曾经经过一段话,大意也是这个 。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脑子里的主观世界就已经建成了,什么道理都懂 。那余生的任务啥?就是不断地对付那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一致的情况 。
不是说好了人要诚实吗?这是主观世界的原则 。可为什么客观世界里,有时候不得不撒谎,而且好像也不算道德瑕疵?
不是说好了法律是追求正义的吗?为什么在实践中,法律追求正义也会计算成本?
不是说好了认真努力、与人为善就会前程似锦吗?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可还是混得不够好?听过那句话吧,“听了那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
这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沟,每时每刻我们都可能掉进去 。如果你能爬出来,就是弥合了这条沟,把和我们主观世界不一致的东西,放到自己的身体里自我破碎,然后重建自我 。这个过程就叫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