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之狱事件简介,崔浩究竟做了什么被灭族

国史之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 。
北魏初年,汉族大臣崔浩当政 。崔浩不顾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试图按照汉族的世家大族的传统思想,整理、分别和规定氏族的高下,由是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此外崔浩又因主持编纂国史,无所避讳,直书了拓跋氏皇帝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因而得罪了太武帝,于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杀 。崔浩宗族以及其姻亲、高门士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也因此株连,并受族诛 。北方士族的实力由是受到沉重打击 。
崔浩,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 。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 。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 。连姻皆士族 。他的七世祖崔林,三国曹魏时官拜司空,封安阳亭侯 。曾祖崔悦,为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 。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 。其父崔宏,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大人,赐爵白马公.
早年经历
而崔浩比他父亲更有才华,《魏书·崔浩列传》说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 。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少年时他广泛地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 。在精心研讨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 。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 。20岁时,就担任了通直郎的官职,不久升为著作郎 。魏道武帝拓跋珪见崔浩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 。
拓跋珪到晚年时,病重多疑,精神失常 。史书记载“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 。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 。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 。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物对扬者 。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 。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 。有司懈怠,莫相督摄;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希少”( 《魏书·太祖纪》 ) 。拓跋珪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北魏政局,岌岌可危 。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 。此时,唯独崔浩恭敬殷勤,慎守职事,不稍懈怠,有时整日不归家 。崔宏也小心谨慎,既不得罪,又不献媚取宠,故父子安然,得以免祸 。永兴元年(409年),拓跋珪被其子拓跋绍杀死,明元帝拓跋嗣初即位,拜崔浩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为明元帝讲授经书 。每当去郊外祭祀天地,崔氏父子都乘坐轩轺车,时人羡慕不已 。明元帝好阴阳术数,神瑞元年(414年)时,听了崔浩讲《易经》 、 《洪范·五行传》,非常赞诩 。命崔浩占卜吉凶,参考天文,解决疑惑问题 。崔浩把天道与人事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察,举其大要,用来占卜各种灾祥变异,多有应验 。从此,崔浩得宠,“恒与军国大谋,甚为宠密”(《魏书·崔浩列传》) 。
驳迁都
神瑞二年(415年),魏国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连年霜旱,秋谷歉收,发生粮荒 。云中、代郡很多百姓饿死 。九月,太史令王亮、苏坦对明元帝说:“平城连年霜旱,有人观天象说,必有大难,我们不如把国都从平城迁至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明元帝向群臣咨询意见,崔浩和特进周澹对明元帝说:“以臣之见,国家迁都于邺,虽可暂时解救今秋之饥,但并非长久之策 。东州(太行山以东各州)之人,一向认为魏国地大物博,人口、牲畜众多 。现在如果迁都,东部各州分配不了多少人,而且让鲜卑人和汉人杂居各地,处于荒野山林之中,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会使人们意志沮丧 。四方人士知道了真实情况,也易产生蔑视和欺侮鲜卑族人的念头 。同时,北方的柔然等部族也会乘机而入 。那时,云中、平城就有沦为敌手之患,那时想回师援救,因中隔恒山代土,恐怕也来不及 。如果暂不迁都,即使山东发生变乱,也可轻骑南出,耀武扬威,人们不知虚实,必然望尘畏服 。这正是国家威制中原的长远方略 。再说,到明春牧草生发、乳酪充足,兼有苹果,足以接济来秋 。如果再有一个好的夏收,形势就可变好了 。“明元帝拓跋嗣听了这一番高论,觉得很有道理,可又很不放心地问崔浩:“假如挨不到来秋,或者来秋庄稼不熟,将又如何是好?”崔浩献计说:“你可以把那些最穷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如果来秋仍然庄稼歉收,就再想别的办法 。但切切不可迁都!”明元帝拓跋嗣听从了崔浩的劝告,于是挑选了一批最穷困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即山东定、相、冀3 州,令汉民每户出租米50石来养活这些穷户 。明元帝纳其言,于是挑选部分贫困户分赴定、相、冀三州就食,由当地开仓赈恤 。第二年秋天,收成很好,百姓富足,人心安定,国家度过了难关 。明元帝很高兴,赐给二人各一妾,御衣一套,绢五十匹、绵五十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