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之狱事件简介,崔浩究竟做了什么被灭族( 二 )


隔岸观火
泰常元年(416)八月,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水陆并进 。晋军势如破竹,后秦连连败退 。泰常二年(417)三月,刘裕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为顺利进军关中,刘裕派人假道于魏 。明元帝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北魏满朝公卿大臣群起反对,认为刘裕此举比定图魏,应该出兵阻止刘裕军队沿河西上 。只有崔浩崔浩站出来反对说:‘目前柔然不断向我侵扰,国内缺粮,我们不宜出兵迎敌 。如果向南出兵,则北寇进击;如果出兵救北方,则东方又面临危险 。因此,不如借道刘裕,纵其入关,然后堵塞其归路 。这样就像卞庄打虎,专等两虎咬斗之后再动手,就可以一举两得’ 。明元帝还是担心中了刘裕之计,最终没有同意崔浩的建议,派司徒长孙嵩带领步骑十万人驻于黄河以北,并派出数千骑兵于黄河北岸跟随与监视刘裕军的西上 。刘裕进军受阻,遂于四月以车兵弓弩兵及长矛兵等组成“却月阵”,魏军以3万骑进攻,大败而归,阿薄干等被斩 。明元帝闻魏军惨败,后悔不迭,恨不能用崔浩之计 。
等到刘裕兵临潼关时,明元帝又问计于崔浩,崔浩回复说“后秦皇帝姚兴一死,二子交战,众叛亲离 。刘裕乘其危前去攻打,兵精将勇,以我看来,必胜无疑 。”,他又预料刘裕不会久留关中,将来必会篡晋,而‘夏国国破家覆,孤子一身,依附于姚氏,受姚氏封荫 。但却不思报恩,而乘人之危,纯是小人,虽能横行一时,但最终要灭亡的 。关中比定为陛下所得’,他分析北魏自己的情况时说“我们兵马虽强盛,但没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将领 。长孙嵩虽有治国才干,但无带兵进攻的能力,不是刘裕的对手,而且我们西有夏国,北有柔然,这两个敌人还存在着,我认为等待一下,看一看形势再动,也晚不了 。”这一次,明元帝拓跋嗣完全赞同崔浩的策略 。历史也完全证明了崔浩的预见 。
破夏
泰常八年 (423)十一月,拓跋焘(佛狸)即位,是为北魏太武帝 。
拓跋焘即位后,面临一个重大决策:先灭夏还是先伐柔然?鲜卑将领们一致主张打柔然,原因很简单,他们贪的是可以俘获大量人畜,他们怕的是夏国国都统万城坚固难攻 。崔浩却没有那么短视:“柔然来的时候,像飞鸟一样霎时集结;去的时候,也像野兽一样霎时逃散 。用大军追赶,一定无法追上,如果用少量的军队追赶,又无法把他们制服 。赫连氏土地不过一千里,政治残暴,刑法酷烈,得不到上天保护和人民的拥护,应当先讨伐赫连氏 。”
正好几个月后,夏王赫连勃勃死了,其诸子争权,拓跋焘亲率大军进击统万城,这次虽没有攻占统万,但消灭了夏国主力,赫连氏只有守孤城等死的份了 。第二年,拓跋焘再攻统万,这次崔浩献计说:‘我们如果十几万大军全部抵达夏都统万城下,夏王赫连昌一定害怕,就更不敢出城作战了 。我们应采取‘以强示弱’的策略,只派一支精锐骑兵,把辎重留下,这样夏王赫连昌就不会害怕了,很可能出城与我们交战,想趁机消灭我们的小部队 。这样,我们与之决战,一战而胜,统万城唾手可得 。’于是拓跋焘决定留下辎重,率领轻骑兵三万人,加速先行进发 。到达统万城后,拓跋焘将大军分别埋伏在深谷之中,只派少数部队来到统万城下 。可是赫连昌不上当,于是崔浩献计,让军队撤退,让将士向西大肆劫掠居民,还故意让犯死罪的士卒逃走报信 。于是赫连昌终于上当,以为‘北魏军的粮草已经用尽,军中士卒每天只吃菜,而辎重补给还在后方,步兵也未能赶到 。‘于是引兵追击,诱敌出洞的计谋终于成功 。魏,夏两军决战之时,突遇风雨,飞沙蔽天,魏军逆风,不利作战,拓跋焘也马失前蹄,险些被俘,宦官赵倪,精于占卜术,他对太武帝拓跋焘说:“如今风雨是从敌人头上袭来,我们逆风,敌人顺风,这表明天不助我 。更何况我们的将士饥渴交加,希望陛下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等以后再寻找时机 。’此时千钧一发,稍有迟疑,全军溃败 。崔浩挺身而出,厉声喝止说:“这是什么话!我们千里而来,自有制胜的策略 。敌人贪图眼前的胜利,不会停止追击,也没有后继部队 。我们应该埋伏一支精兵,适时出击,向他们发起突然的进攻 。刮风下雨,乃自然现象,怎么可以认定是天不助我?!” 。于是拓跋焘重新部署,全力反攻,夏军终于撑不住,全军崩溃 。夏主赫连昌来不及跑进城,于是便逃奔上邦 。用来‘统一万邦’的天下第一城到了几乎没有人防守的地步,北魏终于进入统万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