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卢仝生平简介,对后世造成哪些影响

卢仝(tóng)(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 。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 。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 。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 。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近韩愈 。韩孟诗派重要人物 。835年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 。
【唐代诗人卢仝生平简介,对后世造成哪些影响】历史记载
卢仝生于济源,葬于济源,但“卢仝故里”之名鲜为人知 。这大概与卢仝惨死不无关系 。
公元835年,长安发生“甘露之变”,卢仝受到连累 。他的好友贾岛曾在《哭卢仝》一诗里写道:“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 。”也就是说,卢仝临刑前,长安的好友去送别,卢仝委托友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
据卢仝的第四十七代嫡系子孙卢和平讲,卢氏后人将卢仝的尸骨偷运回济源安葬,后担心受到牵连,在安葬卢仝之后,就举家南迁 。此后几百年间,卢仝就在故乡销声匿迹了 。
卢和平老人拿出祖传的《卢氏族谱》显示,南迁之后,卢姓一族分为两支,一支定居于江南,另一支则在明代辗转返回济源定居 。
据《卢氏族谱》记载:“先祖卢公讳伯通,山西洪洞城十里铺人 。明洪武初年,怀府洗县,田园荒芜,人烟绝迹三十二年流离者悉归故土,我先祖伯通思祖宗,怀望故乡 。遂携四子:大公、二公、**、四公和弟伯元,回归故里济邑玉川乡武山头村 。初迁时,二代祖有难色,先祖告之曰:吾本济人唐贤全号玉川裔也 。子侄欣然从来,立整建庙 。”
由唐至明,几经变迁,济源人也渐渐忘记了这位“茶仙”,卢仝墓也淹没在许许多多平民墓冢之间,乡村百姓,除了卢氏后人,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是一代茶道大师的出生和葬身之地 。
直到清代,卢仝故里的名声才再次被人们记起 。在思礼村村头,有一块石碑,上书“卢仝故里”四个大字,石碑两侧有两行小字——“贤才工诗与日月同辉,德泽润野使荟草争妍” 。这块石碑立于清代末期,为当时的广东道监察御史刘迈园所题 。
据《济源县志》记载,刘迈园毕生以品茗为乐,有一年回故乡济源探亲,想拜谒卢仝 。当他问当地士绅和卢氏后人卢仝墓冢在何处时,回答说墓冢已经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踪影 。刘迈园大怒:“世人尚还尊敬先贤卢仝,你们是后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 。”
于是,刘迈园挥笔写下“卢仝故里”四个字,便离开了 。当地士绅将刘迈园的墨宝刻成石碑,立于村头,并重新为卢仝修墓刻碑 。此后,“卢仝故里”之名始从历史烟云中走了出来 。
人物生平
卢仝少有才名,未满20岁便隐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进 。家中贫困,只有图书堆积满室 。后卜居洛阳,只有破屋数间,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而无齿,家中仅靠邻僧送米度日 。
卢仝为人清正耿直,朝廷曾两度礼遇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就 。卢全曾经被恶少恐吓,向韩愈诉说,韩愈要为他评理,卢仝考虑到不法之人会恨韩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韩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 。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时韩愈为河南令),但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满 。
等到甘露之变时,卢仝恰巧与宰相王涯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卢仝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有什么罪?”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被牵连诛杀 。卢仝年老没有头发,太监就在他的脑后订个钉子(以行刑) 。先前卢仝生个儿子取名“添丁”,人们认为是中了预示吉凶的谶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