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长期的和平和平稳导致了北伐屡屡失败,其中也包括岳飞北伐

宋朝之经济之繁华不亚于西汉,文化之鼎盛不让盛唐,唯有武功逊色,只能以防守有余,进攻乏力评之,即不能收复燕云,也不能宣国威于天下 。
北宋自立国,即与北方的辽国势同水火 。早期与辽国几次征战,可谓屡战不利,宋军数量庞大又装备精良的步兵,虽长于据城固守,但不便于野战争胜,每次野战,宋军都吃尽了缺少骑兵之苦 。为此,北宋积极扩充骑兵部队,到宋真宗时代,终于建立起一支4万人的骑兵部队 。
北宋凭借这支力量,从公元1001年大败辽国名将耶律隆庆,开始改变不利局面,最终于公元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以给辽国岁币的方式,结束了宋辽大战,史称“澶渊之盟” 。
这完全是城下之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北宋数量有限的骑兵虽然在战斗之中发挥了非常的作用,但是连续的作战,已受到大量消耗了,尤其是马匹的损失巨大,已令骑兵失去了战斗力 。这时签订合议,完全是无奈之举,以求重整军备之机,再寻北上之机 。
这整军备战的事情,对于北宋似乎并非难事 。北宋的国情为:人口资源丰富,自然不缺人力;富裕程度也是历代少有的,也谈不上缺少财务力;中原物产丰富,也不缺铜铁之类的东西;保持大约百万规模的常备军不算难,难在骑兵的扩充问题 。所有涉及骑兵的问题之中,唯有马匹的供应问题让大宋上下无比头痛 。
据古代文献记载,宋真宗时,为与辽国作战,想尽一切办法获取马匹,从走私,放牧,贸易,乃至向民间买马,也仅达到20万匹的规模,这已是北宋时期马匹数量的最高峰了 。相比之下,西汉武帝时,有40万匹,唐太宗时,有70万匹;至于辽国,最多时达到100万匹 。
20万匹马看似很多,其实一点也不多;除去老弱与种马等,实际可用的马匹数量有限,而且并非所有的马匹都可以充为战马,对于战马是有着严格标准的,大部分马匹自然会被涮下去,剩下能充当战马的也就没多少了 。
别看北宋初期的骑兵规模达到27万,北宋后期也有20万,可惜仅仅是编制兵员数量,实际上远没有那么多 。按宋代的文献资料,其骑兵部队的缺员率非常强,实际规模不足十万,更由于马匹缺乏,实际可用骑兵仅有几万 。不然,北宋真宗时投入对辽作战的骑兵不会仅有4万 。相较之下,北宋的主要对手辽国要强大许多,按当时北宋的估计,辽国军队总兵力达到60万,且一直以骑兵为主,甚至有正军每人配备马3匹的规定 。
【宋朝长期的和平和平稳导致了北伐屡屡失败,其中也包括岳飞北伐】由于直到北宋未年,也没能解决马匹的供应问题,所以宋代似乎为历代之中最为缺马的朝代,其状态可以以“无可靠来源”来形容 。
原本中原地区也是盛产马匹的,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到了宋代时,中原的养马业已经衰败,已经无法保证马匹的供应,因此中原地区所需马匹主要依靠于北方的草原牧区供应 。然而,与其他朝代不同,北宋的疆域相对较少,原本就缺少产马区,后来随着西夏兴起之后,又失去北部最适合养马的区域 。
这样北方的产马区基本上处于辽国或西夏控制之下,它们做为北宋主要的对手,自然不可能放任马匹输入中原,对于马匹的交易不是严格地控制,或者完全禁运 。
最初北宋可以通过贸易,从西北地区,主要是六谷吐蕃处,购入马匹 。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也有养马的传统,拥有大量马匹,也曾通过海路向北宋输出 。不过随着西夏的兴起,击败并最终消灭了六谷吐蕃,令北宋失去从西北地区获得马匹的可能性 。辽国也加强了对东部地区封锁,切断了女真与中原的海上联系 。这样北宋失去通过正常贸易,获得大量马匹的可能 。据说,即便在宋辽和平时期,每年辽国许可输入中原马匹限额仅为500匹,且为阉马 。通过走私等获得马匹的通道一直没有中断,但是规模太小,根本不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