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郑和下西洋的首泊站

1405年 , 是中国明朝永乐皇帝登基的第三年 , 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在经过“靖难之役”后 , 开始趋稳 , 然而 , 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而言 , 这一年却仍是个大事频频的年份 。这一年 , 中亚地区帖木儿帝国的奠基人——帖木儿皇帝(Tamerlane) , 刚刚去世 。他在位期间 , 周边所有强大的帝国 , 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在内 , 无一可撄其锋 。他建立了一个从印度德里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庞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虽败于帖木儿 , 但国本未失 , 仍然横亘在欧亚交界处上 。而欧洲诸国大都自顾不暇:意大利正忙于岛内党派竞争;英吉利与法兰西仍在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中苟延残喘 。即使是后来开辟所谓“新世界”的西班牙仍在忙于从穆斯林手中收复失地 。
这些大事件都发生在亚欧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上 。按照世界史学者的看法 , 这一年 , 亚洲、非洲和欧洲处在一种相互隔绝的状态 。陆路不通 , 唯从海上寻行 。也正是这一年 , 郑和始下西洋 , 开启了世界史上沟连亚洲、非洲、欧洲海上通道的首次尝试 。其首泊站即为占城 。
古时候的西洋 , 在中国的历史上主要是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广大海域 , 这一地区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国家 。中国自汉代开始 , 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这些国家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
占城(Campa)又称占婆补罗(Campapura)、占婆等 , 是占族人在越南中南部地区建立的古国 。14世纪时与临近的北部安南国战乱不断 , 1471年安南占领占城国都毗阇耶 , 占城灭国 。至此 , 占城国变成一个历史符号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 但是历史却无法湮没几百年前郑和一行人在占城留下的足迹 。
《明史》记载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
永乐三年六月 , 命郑和及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 多赍金币 。造大舶 , 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 , 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 , 首达占城 , 以次遍历诸番国 。?.五年九月 , 和等还 , 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
《天妃灵应之记》碑
《明史》的这段记载突出了占城在此次航行的重要地位 , 无独有偶 , 郑和在第七次出使西洋之前 , 曾停泊在福建长乐 , 等待顺风时便起航 。在此期间 , 郑和写下了《天妃灵应之记》并立碑于长乐南山宫殿中 , 碑文也是把占城国放在了其航程的第一站 , 碑文曰: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 , 迨今七次 , 所历番国 , 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 , 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 , 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 , 大小凡三十余国 , 涉沧溟十万余里 。
郑和的翻译官——马欢 , 浙江会稽人 , 字宗道 , 自号会稽山樵 , 回族 , 因通晓阿拉伯语 , 担任“通事”(翻译官)一职 , 曾三次跟随郑和远航 , 他历涉诸邦之时 , 注意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 , 并留下著名的《瀛涯胜览》一书 , 《瀛涯胜览》开篇第一章即是“占城” , 其中写道:
占城国在大海南 , 南距真腊 , 西距交趾 , 东北际海 , 自福建之长乐县五虎门发舟西南行 , 顺风约十日可抵其国 , 国东北百里 , 有海口曰新州港者 , 港岸立石塔为标 , 船舶停于此?.西南百里至王城 , 即占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