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战役揭开了华中华中反攻的序幕( 四 )


芦家滩打援部队将俘获的日军官兵陆续押送到师指挥所 。师政治部敌军工作部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远道而来的居民和战士们围看战俘,欢快地议论着 。敌军工作部部长陈超寰同志告诉师长叶飞,战俘们惊魂初定,感慨万千 。日军炮兵中尉山本一三说“这次战斗失败,我们犯了轻视新四军的错误 。”一等兵水野正一伸着大拇指说:“我佩服新四军作战巧妙,惊叹新四军士兵攻击精神旺盛 。”伍长石田光夫感慨地说:“我现在清楚知道了,日本兵战斗意志,完完全全比新四军低下 。”他们凄然喟叹:“皇军日暮途穷了!”
车桥战役的历史经验
车桥战役是华中抗战以来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是“苏中六年抗战以来的创举”,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纵横二百里地区,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联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根据地,打乱了日伪“清乡”“屯垦”计划,实现了苏中形势根本转变,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当时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新四军收复车桥的消息,赞扬“粟师以雄厚兵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 。延安《解放日报》也发表了社论祝贺 。陈毅等军首长给粟裕师长、叶飞副师长发来了嘉奖令 。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滚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并“将侦察得来的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面判断,定下决心,做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制定每一个战略、战役或计划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一个指导战争或作战的指挥员,只有认真地掌握了这个认识情况的过程,“找出了行动的规律,解决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才能“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 。车桥战役的指挥员十分重视战前认识情况的过程,他们采取必要的手段掌握和了解作战地区的日伪情况,联系自己方面的情况,认真加之分析和思索 。他们还把认识情况的过程推及下级指挥员,吸收他们参与对敌我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定下决心,正确地选择作战目标,正确地制定作战计划,正确地利用作战手段,使战役指挥员的主观认识符合战区客观实际,把战争的一般规律运用到具体的车桥战役,从而在苏中战略舞台上导演出一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来”,取得车桥战役攻坚和打援的双重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