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里斯middo;扬颂斯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杨松斯作风严谨,对待排练演出极度认真,自称“在向上帝借时间”的杨松斯,对音乐事业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他的音乐听起来热情洋溢、对比鲜明、自然流畅 。他最擅长的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时,对于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树 。很多指挥家在诠释一部作品时,总会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 。而这些方式往往也会给后来的指挥家带来灵感,被后来的指挥家所效仿 。与众多指挥家一样,杨松斯在指挥时也会赋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点 。比如众所周知的“拧毛巾”处理,就是在乐句结尾处突然加速,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的处理 。此外,在突出节奏速度的对比变化上,以及对音色的处理上,也是杨松斯近几年很显著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是杨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扬两位大师的点拨,以及自己多年在乐坛上韬光养晦的结果 。很多人喜欢将杨松斯和当今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西蒙·拉特进行对比,说杨松斯是当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当代的托斯卡尼尼 。杨松斯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 。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杨松斯最崇拜的指挥家,而杨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为自己的标杆 。作为当今古典乐坛中流砥柱的指挥家,杨松斯指挥的音乐会场场爆满,而被誉为“古典音乐的票房保证” 。
对于音色上的处理,似乎是俄系指挥家比较薄弱的环节 。但杨松斯的音色却一直很有自己的特点 。从2006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听到,杨松斯善于将弦乐赋予一种淡淡的忧愁感 。他扩大了弦乐低声部的配器(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常只有6把大提琴,而2006年有8把) 。可以说,杨松斯对于音色的考究,在当今指挥家中是很有特点的 。与当今很多指挥家明朗的音色不同,杨松斯的音色偏向于厚重,但铜管乐声部又不乏嘹亮,而打击乐声部与管弦乐声部的融合又非常的融洽,丝毫没有突兀或者是凌驾于乐团之上的感觉 。因此,在处理浪漫主义后期作品的复杂的情感时,就更显得游刃有余 。而杨松斯指挥下的合唱团,更是有了一种神圣的味道 。杨松斯的合唱团的音色空明而纯洁,细腻而富于变化,在演唱一些宗教作品比如安魂曲的时候,更突显出了一种圣洁的味道 。也许,这与杨松斯从小生活在歌剧院,对人声比较敏感有关 。在2008年卢塞恩音乐节上,杨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中,圣洁的合唱更让这部作品焕发出夺目的色彩 。
现在,杨松斯指挥下的两个乐团也各保持着自己在音色上的特点 。杨松斯指挥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呈现出的是一种偏暖,柔和的色彩 。每个声部都流露着古典主义人文精神的色彩 。因此,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前任首席指挥伯纳德·海廷克在评价杨松斯时说“这个乐团在里卡多·夏伊时代丢失的传统的音色又被杨松斯找回来了 。”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则更多的呈现出一种亮丽、洁净的音色 。这种音色下的音乐作品,线条和细节更清晰,更能客观地去演绎一部作品 。因此,我们可以说,杨松斯指挥棒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呈献给我们的是古典音乐的酒神精神,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则更多的呈现给我们太阳神精神 。
杨松斯比较擅长的作曲家有: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柏辽兹,勃拉姆斯,西贝柳斯,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穆索尔斯基,理查德·施特劳斯等等 。同时,他的古斯塔夫·马勒,贝多芬,海顿,舒曼等人的部分作品也颇受好评 。在担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后,他又开始大量演出瓦格纳,布鲁克纳,勋伯格,马蒂努,奥涅格,曼努埃尔·德·法雅,雷斯皮基等人的作品 。2005年12月22日,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演了汉斯·维尔纳·亨策于 2003年创作的一部新作:《塞巴斯蒂安之梦》(Sebastian im traum) 。杨松斯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更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版本之一 。而在2006年,杨松斯与世界上几大一流乐团合作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的发行,也让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作曲家又一次活跃在了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的视线里 。而作为杨松斯处理德奥系作品也不逊色于其他指挥家的证明,他的勃拉姆斯和贝多芬等人的部分交响曲录音也颇受好评 。而目前,杨松斯正着手于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马勒交响曲全集 。同时,他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也在录制马勒的部分交响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