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AI竞赛,怎么就让这群年轻人变化这么大?( 三 )


梁英豪硬着头皮 ,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疯狂泡学术网站找教程、查资料、看论文 , 甚至去百度飞桨的官网提交工单 , 没想到「剑走偏锋」的法子得到了回应 。飞桨的技术人员给出了一些建议 , 让梁英豪在迷茫中看到方向 , 加之自己持续的摸索 , 跌跌撞撞地竟然完成了底层设计的改变 。
系统开发终于完成了 。梁英豪和团队成员都很高兴 , 让他更惊喜的是 , 学院老师竟然主动帮他们把这套安全行驶检测系统在校园里实现了应用 。校园里的摄像头先进行图片的采集 , 再将图片传输到系统中进行识别 , 一旦识别到异常情况 , 摄像头旁安装的语音播报装置还能发出警报 。「识别率还挺高 , 能达到 92%!」有了实际应用的加持 , 梁英豪对决赛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
决赛现场 , 凭借效果上佳的系统和出色的应用表现 , 梁英豪和团队拿下了二等奖 , 与一等奖的成绩只相差零点几分 。除了收获荣誉 , 梁英豪还收获了更多宝贵的东西:他与各大高校选手交流颇多 , 意识到他们更注重和擅长底层算法的搭建、高端模型等内容的优化 , 这是梁英豪团队最欠缺的部分之一 。
「我们来自高职院校 , 有自己的优势 。」对应用场景的强调、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 是梁英豪的底气 。在与华东交通大学团队交流时 , 梁英豪听到他们介绍基于开发的公路病害检测系统时眼睛一亮 , 原来他早对这个课题有想法 , 并且累积了数据集 。通过观摩学习和经验交流 , 梁英豪很快上手 , 也完成了自己对该系统的设计开发 。
现在 , 梁英豪已经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广西科技大学 。一次比赛 , 让他炙热的技术梦想更加坚定;而他 , 也成为比赛中尤为特别的一道风景线:AI 的世界里 , 没有高低、更没有不可能 。
一个偶然
我为热爱「买了单」
一场比赛能带来什么?一张证书、一笔还算丰厚的奖金、还是写在简历上的一行经历?

一场AI竞赛,怎么就让这群年轻人变化这么大?

文章插图
对刘屹来说 , 2019 年的那场 C4-AI 大赛是一张意想不到的「门票」 。
两年前 , C4-AI 决赛现场 。讲完决赛答辩的最后一页 PPT , 刘屹走下台 , 收拾着思绪 , 准备回酒店 。
「这位同学 , 你等一下 。」身后有人叫住他 。
刘屹认出此人就是刚才坐在台下的某位来自百度的评委 。对方开始询问刘屹项目的细节 。一番交谈下来 , 刘屹对客户痛点问题、行业洞察、工业质检项目知无不言 , 评委似乎也颇为满意 。「你可以试试百度的产品经理岗位 , 我觉得你很有潜质 。」评委最后说道 。
刘屹出身正统的技术专业 , 本硕专攻通信工程 , 码代码是他的常态 , 连这次比赛的项目听起来都过于技术范——空管滤棒端面智能化检测系统 。恰逢毕业季 , 刘屹已经收到了不少技术研发岗位的 offer 。只有他知道 , 其实自己对研发兴趣不大 , 反而对产品日益好奇 。
「你可以试试百度的产品经理岗位 , 我觉得你很有潜质 。」刘屹回想这句话 , 他打算把潜质变成实实在在的机会 。
机会背后是充足的积累和准备 。读书和敲代码之余 , 刘屹经常会阅读产品经理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产品设计运营的知识和最新信息 , 对于尝试产品经理岗位 , 他并不是毫无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