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和做作有区别吗,做与作的区别是?( 四 )


而且居然也可以找到同样条件下“作”“做”混用的例子:
……一个人作诗和说理不妨自相矛盾,“诗词中有理外之理” 。(71页)
和尚做诗,当然信手拈来本店祖传的货色 。(74页)
宋祁虽然作诗深受“西昆体”的影响,……(21页)
只有一个地方,钱先生连用了3次“做”:
假如有人做个试验,……这个试验当然没人做过,也许是无需做的 。(105页)
仿佛钱先生也认为“试验”是具体的,应该用“做” 。
吕叔湘先生与钱先生正相反,偏于使用“做”字 。我们引书的前面几节里的一些句子以见一斑 。(吕先生的书每小节前有节号,我们用节号标示出处,也便持不同版本的人查验 。):
解决的途径首先在于对实际用例多做调查 。(前言)
本文试图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番检讨,…(1节)
当然,最好是用字母做代号,……(3节)
一般地说,有两个半东西可以做语法分析的依据:……(4节)
也可以拿‘语素’做最小单位,……(9节)
请注意后面的3例,多数人都习惯用“作”,而吕先生用“做” 。特别是“动词+作(做)”的形式,吕先生写“做”:“叫做(2节)”“分做(38节)”“算做(41节)”“当做(47节)”“看做(72节)”“译做(注9)”等 。可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发现了两个字混用的现象,例如:
有时候一个介词带上一个名词可以做谓语,如:(120页)
同一节就有:
有些介词可以带上宾语作谓语,因而才有……
介词带名词和介词带宾语指的是同一件事情,可是一次用“作”,一次用“做” 。其他如:
既不具备名词的主要特征(做主语,做宾语),又不具备谓词即动词和一般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做谓语) 。(44节)
形容词作谓语跟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不另作一类 。(62节)
另一方面又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75节)
如果有人把一番分析上曾经利用过或者可能利用的各种图解和符号搜集起来,做一个比较研究,那倒是很有意思的 。(79页)
钱先生和吕先生各有所好,也似乎各有所执,但都不能避免在同样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字 。
李荣先生同钱钟书先生一样,也偏于使用“作”字 。这里举3个例子:
在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学文字学都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 。(1页)
正文连题目,“庄”字见三十九次,都作姓用 。(20页)
异体字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里只就功用宽窄等略作说明 。(21页)
这本书是讲文字学的,所以有很多“某字作某”“某字本作某”的说法,这些也许是文字学的固定说法,不足为证 。但全书的“V~”形式都写“V作”,书里有“用作(21页)”“读作(22页)”“改作(24页)”“写作(9页)”“误作(10页)”“描润作(50页)”等 。可是我们也从中检出五处写“做”的例子,其中一处是“叫做”:
我采集资料的方式不是全面的有系统的,那样做需要的人力太多,时间太长 。(2页)
这么做一方面贻误一般读者,推广这种错觉 。(13页)
“夹手”是把手夹住,所以“夹”字写成从手的“挟” 。上句又有“扶”字做仿效加手旁的依据 。(45页)
后人抄写古书或刻印古书,有时无心写错字,这叫做“书经三写,乌焉成马” 。(74页)
差使跟做事有关,写成“差事”好像也有讲 。(93页)
第3个例子可以比较:
有意的改写,常常拿无意的创新作根据,……(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