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申包胥虽然"亡于山中",但是还是派人劝诫伍子胥 。《史记·伍子胥列传》载:"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申包胥对伍子胥的劝诫,一方面表示了对伍子胥报仇行为的理解,但是对于伍子胥"鞭尸"的过激行为表示惋惜(这样的行为只能泄愤,引起楚国人民的不满),同时希望伍子胥能够有所收敛,但是伍子胥却仍然一意孤行 。
申包胥对伍子胥劝诫不成,只好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兴楚"的誓言 。《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载:"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于是嬴粮潜行……"
申包胥究竟应该到那里去请求援助呢?当时的局势,只有秦国与晋国有实力帮助楚国击败吴国 。而晋国与楚国长期争霸,吴国也是晋国扶植起来削弱楚国的;楚昭王是秦国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甥,秦国与楚国有着紧密亲缘关系,而且在春秋时期因为与晋国的关系长期保持联盟关系,因此也就只有秦国有实力、也能够帮助楚国复兴 。在这样的情况下,申包胥没有失却冷静,表明申包胥具有较高的政治眼光 。
申包胥"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跖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 。"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 。
申包胥的忠诚与坚毅终于打动了并惊醒了秦哀公,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 。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 。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 。
成功的搬来秦国的援军后,申包胥身先士卒与吴军交战 。《左传·定公五年》载"申包胥以秦师至,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 。子蒲曰:'吾未知吴道 。'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自稷会之,大败夫概于沂 。"
这时越国也从吴国的后方袭击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王阖闾)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 。吴使别兵击越 。"吴军连续遭遇失败,引发了内讧,"阖闾弟夫概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概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 。"(《史记·吴太伯世家》)
而更为重要的是,吴军的侵略行为与暴行,激起了了楚国上下的同仇敌忾 。《谷梁传·定公四年》云:"昭王之军败而逃,父老送之,曰:'寡人不肖,亡先君之邑 。父老反矣,何忧无君?寡人且用此入海矣!'父老曰:'有君如此其贤也!'以众不如吴,以必死不如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吴人,复立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也载:"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致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 。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 。"
在如此形势下,吴军不得不退出楚国,楚国成功复兴 。
应该说,楚国复兴的根本原因是楚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子西等集结溃散军民舍身再战,左司马戍宁死不屈,以及楚昭王逃亡途中,军民保护代死的场面,无一不闪烁着楚国军民恋乡爱国尊君的思想光辉 。
不过,申包胥请来秦国援军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楚国的国力,吴国是难以吞并的,但是楚国若单凭自己之力,也难以那么快将吴军赶出国境,而申包胥请来秦国援军,身先士卒初战告捷,进而迫使吴国内乱,楚国得以迅速将吴军赶出国境,成功复兴 。楚国复兴之后,很快就从失败的创伤中走出来,楚昭王二十年灭顿、灭胡,楚惠王十年灭陈、四十二年灭蔡、四十四年灭杞、"东侵,广地至泗上",(《史记·楚世家》)依然保持了第一流强国的地位,进入战国后也是"战国七雄"中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 。申包胥在伍子胥出奔的时候表示"子能复(覆)之,我必能兴之 。"在楚国真的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申包胥又以自己的行为践行了这一誓言 。
- 春秋时期曹国的君主都是怎么作死的?
- 毕万: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 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的渊源,孤竹国在春秋时期是怎么灭亡的?
- 金陵八家是谁?明晚清兴时期八位画家的简介
- 求人不如求己,楚国八百年的发展与积累
- 裴楷: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
- 吴国是怎么攻楚国败齐越,进而称霸诸侯的?
- 窝阔台统领大蒙古国时期到底有多厉害真的可以所向无敌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真实的蔡国
- 秦救楚之战:申包胥在秦宫前哭泣七天七夜,终于搬来救兵救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