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的渊源,孤竹国在春秋时期是怎么灭亡的?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国君想立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
这个故事的背后,孤竹国其实不是北方小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伯夷叔齐也有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 。
四千年前,商朝取代夏朝,商朝的统治范围势力最强的时候,东到海滨,西到今陕西西部,南至长江流域,北到今辽宁一带 。
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位于河北北部 。“孤竹”一名,亦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二者反映了这个诸侯国的贵族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 。孤竹国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属国:
其一,孤竹国君墨胎氏与商王同为子姓,同是东北夷的一支 。夏朝前期,商朝祖先相土率领部众南下,孤竹墨胎氏一支没有随相土南迁,仍留居原地 。
其二,甲骨文中多有“妇竹”、“妻竹”、“竹妾”等,表明孤竹国女子嫁于殷商王室 。孤竹国与商王室通婚,二者形成了生死悠关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 。甲骨文中又有“母竹”字样,商王室诸子中有孤竹家族的血统 。
其三,商王在北方分封孤竹,用于防范东北夷狄族 。商代,孤竹国一直是商朝在北方势力强大的同盟诸侯国 。
《史记》记载伯夷叔齐谏阻武王伐纣故事,但是其他史书中,有几点与讲述不同:
伯夷叔齐分别是国君的长子和三子,他们拒绝当国君以后,国人拥立国君的二儿子凭继位,由伯夷之妹辅政,孤竹国依然替商朝拱卫北方 。周朝建立后,继续分封了孤竹国 。不过为了防范北方,同时分封宗族功臣姬君奭建立燕国,燕国担任周朝的北方防卫 。
《庄子·让王》记载,伯夷叔齐当时有很高声望,他们反对商纣王的暴政,但拒绝使用暴力推翻商纣王的统治 。伯夷、叔齐说:“杀一人而有天下,圣人不为 。”他们政治主张是改良派,希望通过劝谏,商纣王改变暴政 。与周武王是改良派与武力派的不同主张的争持 。
西周成王初年,原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西周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和淮夷、徐、奄等方国部落发动叛乱 。武庚特派使者与伯夷叔齐联络,要求参加叛周军事行动,共同复辟商朝 。伯夷、叔齐拒绝参与叛乱,反对“以暴易暴” 。
为了表明他们既反对周朝,又拒绝武力杀戮的立场,最终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
《韩非子》记载,周武王“以将军葬于首阳之下”,对他们伯夷叔齐的气节表示钦佩 。伯夷、叔齐崇礼求仁重义,孔子大加赞赏,历代帝王和儒家都推崇他们 。
古代也有不同意见,庄子将伯夷、叔齐形象贬损为“无异于磔犬流豕,操飘而乞者” 。北宋王安石和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也持否定态度 。鲁迅先生在小说《采薇》中,把伯夷、叔齐二人作为道家形象进行嘲讽,以古讽今,针对当时一部分面对社会矛盾而逃避斗争、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的渊源,孤竹国在春秋时期是怎么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