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的来历是什么?观点信仰与其他宗教有什么不同

佛经翻译
公元前后的古印度,正是口颂佛经书面化的时代 。几乎同时代中国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 。
随着汉明帝打开官方迎请佛教的大门,随后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两地传经、取经之高僧络绎不绝,鸠摩罗什、真谛、法显等 。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师遍参天竺数十国取经,并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圆满归唐后,印度佛教各派主要经典之后都渐翻译到了汉地 。此时的东土,各大宗派纷纷成熟,高僧辈出,证者无数,从教理研释证悟到民间百姓的广泛传弘,大乘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实践与隋唐盛世交相辉映 。随着公元8~到9世纪以后印度教在印度的兴盛,佛教的没落 。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渐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及我国的西藏等地 。而印度佛教此后则日趋没落而消亡了 。中国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比较全面、系统和完整的 。
净土经典
净土宗典籍的翻译,始于安世高与支娄迦谶两大译经师 。安世高本是安息国太子,让国位与叔父,出家修道,博通经藏 。东汉桓帝建和初(公元179年)来洛阳 。二十年间详出176部经卷,多属小乘,
间译大乘经 。支娄迦谶,月氏国人,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来洛阳 。十余年问,译经21部,多属大乘经典 。此两大译经师都曾翻译过净土宗典籍 。据《开元释教录》记载:安世高曾翻译《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惜已佚 。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译出《佛说般舟三昧经》,此即中国净土宗经典传译之开端 。继而又译出号称净土宗第一经的《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到了三国时代,吴月氏优婆塞支谦(公元222年)译出《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出《佛说无量寿经》(公元249年) 。姚秦鸠摩罗什(公元401年来洛阳)译出《佛说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等 。北凉昙无谶译出《悲华经》(公元419年),刘宋噩良耶舍译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公元424年),北魏菩提流支译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公元508年),唐玄奘重译《阿弥陀经》,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公元650年),唐南印度三藏菩提留志译出《无量寿如来会》(此本出《大宝积经》),赵宋西域沙门法贤译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无量寿经》自汉迄宋有十二译,上面所列乃存世之五种) 。
上面所述乃净土宗主要经典,带言净土的大乘经典尤多,诸如《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楞伽经》等大乘经典 。随着净土宗经典的次第译出,古印度佛教净土思想在东土广泛传布,在原有的儒道文化土壤的滋润下,开花结果,逐渐发展为大乘佛教的一道浩荡洪流 。
东林起信
净土信仰,大致曾分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两种 。弥勒净土信仰由道安首倡,一时盛行于北魏,梁齐间还有所闻,不久即衰 。
弥陀净土信仰在中国的流行始于东晋慧远大师 。相传慧远大师于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在江西庐山东林山住锡,夜梦山神托梦“此处足可栖歇办道”,并得山神帮助从运木池运送大批木材,于是在此建起了东林寺 。大师建立东林寺后,皈心净土,精进办道,翻译经典,数十年足不出山,东林寺发展成为当时南方佛教中心 。大师还组建了莲社(亦称白莲社),参加的僧人、各界士大夫名流居士123人 。他们于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并令刘遗民着文勒石,以明所誓 。其中大多都获得很高的净土修行成就,证得念佛三昧,或亲见弥陀,或命终蒙佛通知而自知时至,更有刘遗民定中到极乐世界胜境游览后回娑婆,因喝了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八功德水而周身毛孔散发奇妙清香数周者,与佛典所记载的无二无别,且皆有往生瑞相,开创了净土宗在中国弘扬的开始 。慧远大师指出:“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 。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 。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象生焉 。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 。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根(相)湛一,清明自然 。察夫玄音以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 。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