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吴破楚入郢之战的过程及结果

【揭秘:吴破楚入郢之战的过程及结果】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
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 。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 。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 。
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 。
战争过程
吴楚之战爆发后,鸡父之战(公元前519年)吴国大胜以后,楚国在战略上居于守势 。楚平王于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去世,子昭王嗣立 。楚昭王年幼,楚令尹囊瓦执政 。囊瓦贪残庸暴,也宠信费无极,残杀大夫郤宛、阳令终、晋陈等,楚国内政愈发紊乱,诸侯离心 。吴公子光于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杀王僚自立,即吴王阖庐 。阖庐延揽人才,重用伍员(伍子胥)、孙武等贤臣,励精图治,国家日益富强 。
吴为大举讨伐楚国,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灭巢、灭钟离,控制了淮河中游地区 。以后,加速西进,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先后灭掉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 。然后采纳伍员(伍子胥)分全国军队为三部,轮番侵敌,"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之计,疲劳楚军 。同时,于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讨伐越国,以扫除伐楚的后顾之忧 。楚国则一面筑城防守,一面联越制吴,但收效不大 。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吴又利用舒鸠人引诱楚国伐吴 。秋,楚令尹囊瓦率军至豫章,中吴埋伏,大败而归 。吴趁势再攻巢邑,俘虏楚大夫公子繁,从此,楚在大别山以东的城邑及属国悉为吴有 。至此,吴所采取的三分其师、轮番攻楚的策略已经奏效 。楚国无岁不有吴师,楚军被吴兵的骚扰弄得精疲力竭 。
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楚令尹囊瓦释放了被他无理拘留在楚国三年的蔡侯 。蔡侯归国,矢志报仇,向晋国求援 。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有周王大臣参加的中原十八国诸侯会于召陵,准备攻楚 。晋大夫荀寅因为向蔡国索贿不成,就建议说:不能伐楚 。因为,晋与楚国定有"弭兵之盟" 。再者,晋西北边境又有中山之患 。执政大夫范鞅从其议,辞谢了蔡侯 。因盟主晋国临时改变主张,攻楚未能实现 。这年冬,原楚属国蔡、唐自愿助吴攻楚 。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谋主,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攻楚 。孙武等认为楚已完全孤立,实力亦大有削弱,遂与蔡、唐联合进攻,发动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决战 。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 。
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 。吴军乘船由淮河逆水而上,到达淮汭(在今安徽霍丘县附近),舍舟上岸,在豫章与楚军夹汉水而对峙 。楚左司马沈尹戌向令尹囊瓦献计:令尹率楚军主力沿汉水布防,阻止吴军渡河 。沈尹戌率方城山以外的军队直扑淮汭,捣毁吴军的船只,然后扼守大隧(今豫、陕交界的九里关)、直辕(今名武胜关)、冥阨(今名平靖关)等险阻,切断吴军归路 。令尹再率主力渡过汉水正面迎击吴军,沈尹戌从吴军背后攻击,一举打败吴军 。囊瓦同意,沈尹戌依计行事 。
但沈尹戌走后,楚大夫武城黑劝囊瓦速战求胜 。大夫史皇也对囊瓦进言说:楚人平日厌恶令尹而喜欢司马,如果司马在淮汭毁掉吴国船只,阻塞城口(指大隧、直辕、冥阨)要道,从后攻吴,是司马独获破吴大功 。令尹一定速战,不然免不了恶名 。囊瓦以为很对,就率全军渡过汉水,沿小别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至湖北黄冈县之间)到大别山(今安徽霍县之安阳山)之间排成军阵,与吴军交战,三战三败 。囊瓦见吴军精锐难胜,想要弃军逃跑,被史皇劝阻 。囊瓦率军退至柏举(在今湖北省麻城县东北),吴军跟进 。十一月十八日,两军摆开决战阵势 。早晨,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向阖庐建议:"楚囊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 。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 。"阖庐不允许 。夫概王认为臣义而行,不须待命,就率所部五千人冲击囊瓦的中军,囊瓦中军抵敌不住而逃奔,楚军陷于混乱 。吴军全力进击,楚军大败 。囊瓦逃亡郑国,史皇力战而死,大夫薳射被俘 。楚军退至清发河(在今湖北安陆县)东岸,吴军乘其半渡,发起攻击,又大败楚军 。渡过河的楚军退至雍澨(今湖北京山县),做好饭正待要吃,吴军又追至,楚军弃食逃奔 。吴军吃罢楚军丢下的饭,继续追击楚军 。(详参见柏举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