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国,为什么是虞国分裂而来的?】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了一种被命名为“宜侯夨簋(cè guǐ )”的青铜器 , 其铭文揭开了西周分封在江南的古国——宜国的神秘面纱 。
关于这个宜国 , 传世文献中绝无踪迹 , 据铭文得知 , 宜国为周康王时对虞侯夨(cè)的改封 , 注意 , 是改封 , 不是首封 。那么需要弄清楚铭文中“虞侯夨”指得是谁?因为远古时代“吴”通“虞” , 那么他是当时的吴国国君还是北虞国的国君?我们都知道 , 周北有个从吴国分裂出去的虞国(北虞) , 虽然北虞的“虞”字是由“吴”字衍化而来 , 但吴国从未有文献写成“虞国” , 也就是说 , 这两个兄弟之国的国名从未相混淆 。《史记·吴太伯世家》也明确记载:“周武王克殷 , 求太伯、仲雍之后 , 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 , 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是为虞仲 。”南“吴”和北“虞”分得很清楚 , 绝无混淆 , 所以铭文中的虞侯绝不会是吴国周章之后 , 除此这外 , 应该就是北虞的虞仲之后 。
那为什么周王室要将虞国(北虞)国君改封呢?
终上所述 , 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当年周武王去江南找到周章 , 因周章已在吴地为君 , 故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国君 , 然后将周章之弟虞仲分封到周之北建立虞国(北虞) 。再根据铭文 , 到了周成王时 , 周成王在察看了“东征地图”和“东夷地图”后 , 发现这些区域还比较混乱 , 为了安抚南方边境 , 遂将当时的虞侯改封到江南的宜地 , 而北虞则由虞侯夨的兄弟或子孙来继任 , 继续虞国国祚 。
周公东征降服东夷后 , 周朝的领土扩张到东方淮夷的广大地区 , 东夷地区分封了齐国和鲁国 , 但是淮夷地区除了吴国还有许多尚待分封的土地 , 宜地位于吴国的西北部 , 周成王将北虞侯改封到东南的宜地与吴国“兄弟重圆”共同守卫边疆是极有可能的 。
《尚书大传》说:“诸侯赐弓矢者得专征 , 赐瑽钺者得专杀 。”意思是诸侯被赐予弓和箭便得征伐大权 , 诸侯被赐予斧钺便可以出征了 。“斧钺”是国君赐给将军的领兵权 , 跟虎符一样 , 象征国君的命令 , 而“弓矢”是作战武器 , 战场上必不可少 。“赐弓矢”就是“宜侯夨簋”铭文中提到的“彤弓一 , 彤矢百 , 旅弓十 , 旅矢千 。”意思是王赏赐诸侯“红漆弓一张”、“红漆箭百支”、“黑漆弓十张”、“黑漆箭千支” , 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意义 , 周王改封虞侯去南方宜地 , 其意义就是让他替周王室镇守南境 , 也就是《左传》中常常提到的“封建亲戚 , 以蕃屏周”的意思 , 此所谓的“专征” 。
宜国建国后 , 此后的踪迹难寻 , 各种史书上点无记载 。但我们可以根据其附近国家的兴衰史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宜国的最终结局 。上篇说到的奄国 , 东征被灭后南迁到今江苏常州一带 。周朝至周夷王开始 , 王室衰微 , 诸侯都纷纷开始不听话了 , 这就是诸侯之间“相伐”的开始 。当时吴国在江南一带逐渐强大 , 灭掉奄国后 , 很有可能北上一并灭了宜国 。
- 迈锡尼文明的历史年表是由谁编纂的文明的消亡于什么事情有关
- 金陵八家是谁?明晚清兴时期八位画家的简介
- 萨满教的基本观念是什么样的宗教的的信仰和崇拜是什么
- 打电话在通话中是被拉黑了吗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考研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考研方向是什么
- 关于吴茀之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 李世民干了一件连唐朝史书都不敢写的事,到底是什么事?
- 刘邦斩蛇起义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
- 莫言小说蛙简介 小说蛙相关介绍
- 考研网上确认时间 考研网上确认一般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