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支论法
耆那教在反对婆罗门教的基础上提出“七支论法”,也就是认识论上的或然论,即对每一论断加一个可能的前提 。
(3)业报轮回
耆那教认为有生命的都受到业报,会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战场、人、天)轮回,所以就要持三宝和五戒,求得灵魂的解脱 。
2.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教义融合了印度其他教的教义而不断发展,内容也不断丰富和理论化,佛教徒称其为佛法或法 。
(1)四圣谛
谛就是佛陀教育人们的根本道理,也就是真理 。包括:苦、集、灭、道 。苦谛认为世界本性中充满着“苦”,具体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八种 。集谛指一切造成人痛苦的原因,其中业是导致痛苦的正因,而业又是人平时的行为造成的,也就是人的欲望导致的 。欲望又有五种:色、声、香、味、触;烦恼是导致痛苦的助因 。灭谛指消灭痛苦,求得解脱,也就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 。集谛指达到灭谛的途径,也就是修成涅槃境界的方法,有八种,即八正道 。
(2)八正道
佛教的这八种方法也被概括为:戒、定、慧 。戒包括:正语,就是平时说话要严格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正业,就是行为也要按佛陀的教导去做;正命,生活中要符合佛教的戒律 。定包括:正定,就是修行佛教的禅定;正念,就是树立正确的佛教四圣谛的观念 。慧包括:正见,就是对佛教四圣谛有正确的认识;正思维,就是对佛教四圣谛有正确的思考;正精进,就是在修行时努力,还要注意正确的方法 。
(3)十二因缘
佛教人生都是由“三世二重因果”构成,这与十二因缘有很大的关系 。三世二重因果包括: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 。四者分别包括了十二因缘的一部分,过去因包括:无明、行;现在果包括: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因包括:爱、取、有;未来果包括:生、老死 。十二因缘依次因果关系,在佛教教义中形成了三世流转、六道轮回 。
(4)三法印
三法印就是印证是否真正的佛教义理的三则标准,具体指:诸行无常,世界万有皆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现象皆为因缘和合,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涅槃寂静,信徒要断尽烦恼,即可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 。三法印概括了早期佛教的教义,以后加上“一切诸行苦”,就为“四法印”,再加上“一切法空”(一切现象虚幻不实),就成为“五法印” 。
3.耆那教与佛教的教义对比
(1)轮回说
耆那教认为有生命的都受到业报,会在三界和六道轮回;佛教也讲十二因缘的因果关系,会让人落入轮回 。轮回观念形成于古印度早期宗教信仰,在两教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被吸收进来,逐渐成为各自主要的教义思想 。耆那教的主要修行方法就是持三宝和五戒,求得灵魂的解脱 。佛教则更注重遵守佛陀的教化,严格遵循出家的规则,制定了戒律更为严格的八正道等,静心修炼以求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超脱生死轮回 。有的人习惯于将轮回看作是一种“迷信”而完全否认其思想价值,其实轮回是佛教思想,包括佛教伦理思想不可分割的基础理论,要理解佛教伦理的内在逻辑,就不能回避对轮回的探讨 。我国有学者认为轮回表示了人生的不完善状态,被视为苦的表现,超越轮回而解脱成佛则是佛教伦理追求的目标 。在佛教伦理的体系中,轮回具有警世和希望的意义,佛教基于人们欣上厌下的心理,以三恶道之苦警示人们如何避免落入其中,以三善道告诉人们趋向善的方法,以超越六道的四圣道向人们提供更高的追求目标 。基于轮回的佛教伦理学,既是现世的伦理学,也是希望的伦理学 。
- 包浆豆腐与普通豆腐有什么不同 包浆豆腐好吃吗
- 菇茑的功效与禁忌 菇茑怎么吃
- 土耳其竟惊现古代的护身符:揭秘神秘宗教!
- 莲藕汤的功效与禁忌 莲藕搭配什么煲汤比较好
- 藕粉是凉性还是热性 藕粉的作用与功效
- 车厘子禁忌人群 车厘子不能与什么同食
- 网站seo优化步骤有哪些(首页稳定排名实战教学
-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世界上最短的距离,就是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 在mac上u盘怎么格式化为fat32 u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
- 菜心的功效与作用 菜心什么人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