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教: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

锡克教于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 。它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于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的开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 。锡克”是梵文Sikha的音译,原意为门徒 。锡克教奉行祖师崇拜制,视祖师为神的使者,其信徒自称是祖师的门徒 。锡克教徒非常尊重本教的首领和上师,尊称为“古鲁”,意为“上师”或“师尊” 。从第一代上师那诺(1469~1539)算起,到戈宾德·辛哈(Gobind Singh,1666~1708)为止,先后共有十位上师 。第十位上师戈宾德·辛哈被暗杀后,虽然还有其他人继任领导,但都不再称为上师 。戈宾德·辛哈去世前指定宗教经典《阿底格兰特》为第十一任上师 。按照教条,凡承认锡克教义、十位上师和锡克教的著名经典《阿底格兰特》者,皆可成为锡克教徒 。
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 。此后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锡克教徒就占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 。印度军队中有15%士兵为锡克教徒 。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既反对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也不赞成伊斯兰教排斥异教的种种做法,也反对其他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 。锡克人约计1630万(1991年),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其余散居在德里地区、哈里亚纳邦和孟买等地 。居住在旁遮普的锡克人,虽人数不多,仅占全国人口的2%,但全国二分之一强的粮食由他们提供,该地有“印度粮仓”之称 。该教的创始者那纳克曾公开宣称:“我的宗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兰教 。”它是一种试图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融为一体的新宗教 。锡克教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源 。
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和繁琐的教规,引起了贱民和一般教徒的不满,公元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强迫人们改信伊斯兰教,使矛盾进一步加剧和复杂化 。面对这些尖锐而复杂的种姓问题和宗教矛盾,一些人提出了宗教改革主张,遂出现改革热潮,开展了“虔诚运动” 。斗争声势浩大,影响很广 。
那纳克上师所处的时代,正值洛提王朝统治时期(1451~1526),当时印度教种姓歧视非常严重,引起低级种姓的强烈不满,洛提王国出现了混乱局面 。这时,道莱特汉·洛提的儿子提拉华尔·汗怀有篡夺王位的野心,竟然给巴卑尔写信,鼓励他进攻印度 。巴卑尔本来对印度虎视眈眈,垂涎三尺 。得信之后,喜出望外,遂率兵向印度进发,在帕尼帕特地区(现属哈里亚纳邦)同当时的国王易卜拉欣·洛提激烈交战,结果易卜拉欣·洛提战败身亡 。
上师那纳克对提拉华尔·汗的行径非常气愤,大为不满 。他认为,这会使国家更加遭殃,人民更加受难 。因此,他把巴卑尔的军队看成是入室豺狼,比喻为“罪恶的迎亲队” 。当时,虽有许多人大声疾呼,反对社会黑暗和人民中间的伪善现象,但谁也没有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当时的统治阶层,只有上师那诺首先公开谴责和咒骂腐朽的统治者以及封建领主,把他们说成是刽子手、恶狗和吸血鬼 。他还把耳闻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实写成一本书,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由于巴卑尔入侵所造成的桩桩惨案 。当时,各封建领主大量掠夺人民的财富,那纳克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 。他希望给每个人以平等权利,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他蔑视富有,同情贫穷,爱憎分明 。
他公开反对朝圣和宗教的伪善 。一次,那纳克上师格云游到哈里杜瓦尔,他看见人们站在恒河里,面向东方,朝着太阳浇水 。那纳克上师便也站在恒河里,面朝西方浇水 。因为他不面朝东,而是面向西浇水,人们误认他是疯子,有人还前来和他辩论,他问:“你面朝东给谁浇水?”他回答:“给太阳呀!”又问:“太阳有多远?”他又答:“说不清,可你为什么朝西面浇水?”“在迦尔达尔普尔有我的地,都干了,我在给地浇水 。”那纳克说 。一个学者听了他的话后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轻蔑地问道:“可是你浇的水连河岸都到不了,都洒在河里了,怎么能到达迦尔达尔普尔呢?”那纳克立刻反驳道:“如果我浇的水到不了迦尔达尔普尔,那么,你浇的水怎么能到太阳那里呢?”他们被那纳克驳得哑口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