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族内争霸,为何西方的普鲁士走向兴盛中国的后燕却走向衰亡( 二 )


图4 普法战争
三、为什么后燕和普鲁士最终走向不同结局?
在面对同宗同源的对手时,后燕和普鲁士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结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的不同
后燕身处“五胡十六国”时期华北群雄割据的局面中,从前秦分裂出来的经历已经证明,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依附,本民族的支持更加可靠,否则就有亡国的风险(前秦就是例子),因此鲜卑族对两个燕国的支持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两国未来的发展 。反观普鲁士,自从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神圣罗马帝国在公元14世纪逐渐演变成了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邦联后,各邦国就一直存在着,没有实现彻底的统一(尽管名义上还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共主),所以普鲁士统一各邦国更多的是称霸,而非像后燕那样有生死存亡的风险 。
图5 普鲁士历代国皇
2、时代不同
由于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后,出现了例如《战争论》这样经典的作品,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客观上提高了战略规划水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后燕由于所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因此战略思想水平也无法与普鲁士相提并论,相比于俾斯麦的冷静,慕容垂不顾军队疲惫强行出征西燕也为后燕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同样不顾军队疲惫强行出征的还有北宋的高粱河之战,同样使北宋在辽国面前暴露了虚实) 。而且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既受制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也受到思想理论探索的影响 。后燕的国家制度与普鲁士相比也显得落后,因此在进行战略规划时也没有普鲁士考虑的全面 。
图6 慕容世家的皇帝
除此之外,后燕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时期,不仅北方有后燕消灭了同姓建立的西燕(跟春秋时期姬姓晋国并未消灭姬姓郑国不同),南方也出现了萧衍在推翻了同姓的齐和帝萧宝融后改国号这一空前绝后的举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特点是“易姓革命”) 。
3、文化不同
后燕与西燕之争,归根到底是慕容垂与慕容永的血统之争,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族制”一章中说到:“宗法之立,实缘同出一祖的人太多了,一个承袭始祖的地位的人,管理有所不及,乃不得不随其支派,立此节级的组织,以便管理 。”宗法制的影响,也是后燕结局不同于普鲁士的一个重要原因 。
【同是族内争霸,为何西方的普鲁士走向兴盛中国的后燕却走向衰亡】图7 普鲁士奥地利战争
四、总结
综上所述,得益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思想解放的等一系列原因,普鲁士在与奥地利的争霸中得以统一德意志,从而避免了类似因后燕消灭西燕改变了地缘形势被周围强国攻破导致分裂最终在历史上消失的结局,
不过当“西学东渐”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带到中国催生出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命运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