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庙堂之上,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行将就木的大清,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但是当甲午战争硝烟散尽,李鸿章被撸下台,翁同龢“退休”,所谓的清流派与洋务派两大阵营同归于尽,中兴梦碎 。紧接着戊戌变法,革新之路有再次葬送在志大才疏的维新派手中,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将光绪一派扒了个底朝天 。袁世凯像一个耐心的猎人,静候着这个死而不僵的庞然大物,折腾完最后一丝气息 。走投无路的慈禧,拾起光绪留下的皮囊,将革新的接力棒传给了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然而崽卖爷田不心疼,众望所归的虚君改革,变成了皇族内阁的粉墨登场,清廷错失了时代为它开出的最后救命药方 。
其后,十三位阁员中包括庆亲王奕劻在内就有七位皇族成员,金光闪闪的皇族内阁注定走向失败,然而清廷却在其后实现了虚君立宪 。历史就是这样戏谑,湖北新军揭竿而起,西南群雄群起相拥,卧榻之侧的陕西也蠢蠢欲动,紧接着“燕晋”联军挥师京城,要不是袁世凯出山踩了刹车,晚清朝堂之上估计就集体提前“退休”了,然而老袁的出山是有代价的,对于清廷提出的条件也更加苛刻 。或许是在庙堂之上待傻了,严复曾经惋惜地坦言:“如果一个月前做到其中任意一条,将产生怎样的效果 。”他却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自古以来的达官显贵,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
但是,清廷更严峻的问题,是要面对一个不见黄河不死心的袁世凯 。对于袁大头来说,他的胃口也足够大 。先是不受湖广总督,接着以全权大臣亲临湖北前线,在捷报频传中赴京组阁,包括陆军部、外务部以及邮传部等各部大臣均为亲信,摄政王载沣孤立无援,这个优柔寡断的晚清舵手,也逐渐看透一切,干脆做了甩手掌柜,选择退位让贤 。袁世凯也果断抓住机会,当胜券在握,他干脆将战事摆在一边,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庙堂制度的改革 。
【皇族内阁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清廷却实现了虚君立宪】最后,袁世凯先是停止了自己作为内阁总理大臣的“入对奏事”,如无要事,不必每日入宫 。接着各衙门呈报的奏事,均由内阁核对办理,实在是需要上奏的,由内阁代为传递 。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那就是说服隆裕太后,这个与慈禧相去甚远的大清太后,严厉申明了一条所谓“家法”,也就是皇族亲贵不得再干预政事 。就这样,皇族内阁虽然走向失败,清廷却阴差阳错地实现了虚君立宪,袁世凯所采取的诸多手段,自然功不可没 。然而从秦汉时期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义和团的烽火燎原,多少人即使飞蛾扑火,仍然义无反顾地扑向那道光芒,但是所谓的志士与枭雄,早已在功成名就之后,迷失了什么才是理想,什么是欲望,究竟何处才是那片乌托邦,已经没人可以给出答案 。
- 清朝为什么要建立皇族内阁?原因是什么
- 李光地为何被贬为台澎知县?李光地的最终结局
- 古代青楼女子会从良吗?从良后最终会去向何方
- 汉武帝的金屋藏娇为何最终让陈阿娇孤死冷宫?
- 三国第一奇才,诸葛亮不及他,曹操孙策想杀他,最终活了130岁
- 皇族内阁的创立者是谁?载沣载沣为何一意孤行
- 婚姻是什么?最终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 探秘quo;霸王别姬quo;真相:虞姬最终真的自杀了吗?
- 皇族内阁有哪些成员?他们有什么结局?
- 王昭君没成为皇帝的宠妃却最终出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