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个赏罚严明的国家,秦王更是眼睛里不容沙子,况且这是秦国百余年与东方诸国交战损失最大的一役,可秦王对惨败的李信将军却逾法优容 。
秦国不仅有军功爵制,激励军人拼死作战,而且也有《重刑令》严惩败降之将兵 。《重刑令》规定:“军有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军命曰国贼 。”对“国贼”处以严酷刑罚:“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 。”秦王如何处置李信,史书没有记载,但显然没有按《重刑令》规定对李信施行严酷的刑罚,因为史书记载李信后来被封为陇西侯 。
在秦国封侯不易,要不王翦复出领兵伐楚之前,一再向秦王请求说:“臣下为大王领军作战,多有功劳,却至今得不到列侯的封赏,如今借大王一心使用臣下的机会,及时地为子孙儿女请求些田宅,作为家业,也不算过分嘛 。”这虽是王翦老于世故,消除秦王对自己领重兵在外的戒心之计策,但也透露出了一代名将劳苦功高,却不得封侯的真实信息 。这说明李信后来又被启用,并战功卓著,否则,李信何以封侯 。
在处理李信军惨败问题上,秦王是很讲道理的,并不像后人评价那样,什么少恩而虎狼心,什么贪狠暴虐,什么穷困万民云云 。那么,秦王为何对败军之将李信网开一面呢?
郢陈突然叛乱是李信军惨败的主要原因,也是秦王、李信乃至秦国朝廷没有预料到的 。根据田余庆先生的研究和李开元先生的补证,秦王二十二年,正当李信和蒙武所统率的秦军在郢陈的南部和东南部大败楚军,准备乘胜进攻楚国首都寿春,一举攻灭楚国的时候,身在郢陈的昌平君起兵反秦,攻占了郢陈,切断了李信军的后路,使攻楚的秦军陷于前后受敌的苦境 。于是,李信军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师进攻郢陈,结果被楚军前后夹击,大败而归 。李信怎么能想象到昌平君会反秦呢?昌平君是平定嫪毐之乱的关键人物,吕不韦失势后,被秦王任命为丞相,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老资格的丞相昌平君被“徙于郢” 。当然,秦王肯定知道昌平君迁徙于郢陈的原因 。但包括秦王在内,谁也没想到曾经为秦国丞相的昌平君会反秦,在李信军背后挥戈死命一击,使李信军在前后夹击中大败而归 。如果昌平君依然忠于秦王,老老实实守在郢陈,李信统领的二十万精兵是不是有望攻占楚国首都寿春,进而消灭楚国呢?
如果硬要追责,谁的责任最大?秦王 。韩王安被俘后,按照李开元的说法,其继续居留在新郑附近,因为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修订了对亡国之君的宽大政策,三年后,秦政府将韩王安从新郑迁徙至郢陈地区,使其脱离故土,隔绝与韩人的联系,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 。然而,事与愿违,因此新郑却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秦叛乱 。或因为韩王安参与了叛乱,甚至是主谋,或因为新郑韩人打着韩王安的旗号叛乱,秦王误以为韩王安是知情者……总之,秦王下令处死了韩王安 。由于我们不可知的原因和诸多考虑,秦王命昌平君迁徙至郢陈,一方面主持处理新郑之乱和韩王安之死的后事,一方面安抚郢陈地区不安易动的楚国人 。
秦王可能太过于自信,没有深入思考昌平君镇守郢陈的潜在风险 。楚考烈王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后来的楚幽王熊悍及其同母弟楚哀王熊犹、熊犹的庶兄负刍以及在秦国受封为昌平君的熊启 。楚公子熊启,丞相被贬,秦军攻楚,郢陈又是楚国故地……将这些碎片联系起来就是楚公子对丞相被贬心存不满,对秦军攻楚从感情上难以接受,郢陈地区楚人又渴盼光复旧土,且郢陈地区与楚国交界,一旦昌平君与楚国合谋,郢陈地区楚人瞧准时机,相煽而动,反叛秦国,楚国再适时出手,秦国该如何是好?须知战国时代是个智诈、逐利、无节的时代,高级官员和人才跨国流动、朝秦暮楚是常态,有奶便是娘,况且当政的楚王负刍还是熊启的哥哥,在这样的语境下,谁敢保证在秦国遭贬的楚公子有足够的定力,不生反叛之心呢?事实与想象的一样 。怪谁?要怪只能怪秦王不察,缺少底线思维,促成了悲剧的发生 。事后,秦王必心知肚明,事后诸葛也是明公,深究已无意义 。秦王比历史上一些封建帝王讲道理,他没有把李信当作替罪羊斩杀,自己继续穿着皇帝的新装在众目睽睽之下自鸣得意地裸奔 。
- 秦始皇陵地宫飞雁是真的吗?项羽竟曾亲眼看见
- 揭秘:历史上的苏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秦始皇南征古道密布千百年骡马脚印
- 末代皇朝多小人:秦始皇死后赵高搞风搞雨
- 根本无所谓生死:揭秘秦军里的敢死队
- 对秦国贡献如此之大的白起为什么秦昭王会对他下手呢
- 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呢!
- 大曝光!秦朝横扫六国的军队武器装备很先进
- 岳飞被秦桧陷害10万岳家军,为何见死不救?
- 入之毙命?揭秘秦始皇陵未被打开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