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有着怎样的医学成就?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二 )


黄氏崇尚《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提出“未识天道、焉知人理”的见解,并做“天人解”,并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脏腑生成、气血原本及精神化生等十六个方面阐述了天人观 。黄氏以太极精微,阐明五行精微,认可五行“皆以气而不以质”,指出“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并按照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成金,天九成之;天五成土,地十成之”的术数理论,来解释五行的生成数 。指出阴阳的生成数,是出于阴阳匹配变化 。从而论证了古人的“天地生成,莫不有数”的论断 。同时对《尚书·洪范篇》“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土爰稼穑”,及“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从秉气和气化方面作了解释 。综上所述,由于黄氏对《周易》研究极深,从而洞悉了自然规律的真理大道,控制了术数运筹和协的原理,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事”的深度和广度 。故此,在医学上有很大的成就 。
黄元御学术精湛,极力奋进,著述宏伟,标新立异,敢创新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学者 。他从习医开始至去世只有二十一年的时间,除去学习阶段和临床实践外,竟能完成著作十四部之多 。纵观黄氏著作,剖析其学术思想,他推崇岐伯、黄帝、越人、仲景,并称之为四圣,称其著作“争光日月” 。他对内、难、伤寒、金匮均有精辟的见解,确有“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感 。
乾隆13年(1748年)黄氏著《伤寒悬解》十五卷 。是书大旨,谓汉·张机因针灸刺法已失,而著作《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病 。其理则岐黄越人之理,其法则因岐黄越人之刺而变通之 。立六经以治伤寒,从六气也 。制汤丸以疗伤寒守五味也 。并以简篇多因失次,因之解其脉法,详其经络,考其变常,辩其宜忌,凡旧文之伪乱者,悉为更定 。
乾隆18年(1753年),著《四圣心源》十卷 。黄氏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五书,已各为之解 。复融贯其旨,而著此书 。这是一部以临床医学为主,结合基础理论的综合性医书,又是一部将医学(狭义)、医术、医道融于一体的医学著作 。黄氏的学术思想,在此书中可窥其梗概 。黄氏根据《内经》中“天人合一”的理论,而重点阐述“天人解”、“元气解”、和“六气解” 。其在“劳伤解”中,极力阐发其“崇阳而卑阴”的学术观点,反对“贵阴贱阳”之说,虽言词过于偏激,但促进了学术争鸣,从而使各家学说竟相发挥,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
同年,黄氏又完成了《金匮悬解》二十二卷的著作 。黄氏谓:金匮治杂病,大旨主於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自滋阴之说胜,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迄无解者,因推明其意以成此书 。其于四诊九候之法,解释颇详 。
乾隆18年(1753年),著《长沙药解》四卷 。黄氏根据伤寒一百十三方、金匮七十五方,合二书所用之药,共一百六十种,各为分析排撰,以药名药性为纲,而以药方用此药为目,各推其因证主治之意,颇为详悉,从而另辟径溪,开从药物性能研究经方之先河 。
【黄元御有着怎样的医学成就?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乾隆19年(1754年),黄氏著《伤寒说意》十一卷 。黄氏根据《伤寒悬解》文简意奥,非读者所能通晓,故会通仲景大意,而后著此书,以开初学伤寒者之门径 。
同年,黄氏尚有《素灵微蕴》四卷问世 。以胎化、藏象、经脉、营卫、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为十篇,又病解十六篇,多附以医案 。其虽多处诋诃历代名医,但不失为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有价值的医学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