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的背后 , 是地主催租的辛酸
“满城风雨”是现代人惯用的成语 , 但很少有人深悉文字背后的辛酸 。潘大临是北宋黄州诗人 , 诗近苏东坡 , 而贫则过之 。苏东坡在黄州尚有“东坡”数十亩地可耕 , 有“东坡雪堂”可住 , 潘大临却无立锥之地 , 只能租借田宅维生 。
在一个黄叶纷坠的秋日里 , 友人谢逸写信问他有无新诗 , 潘大临懊恼回复:秋来景物皆佳句 , 只是受俗事牵绊而不能成篇 。我昨日闲卧 , 耳听榄林间的雨声 , 意兴骤发 , 起身在墙上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 忽然间 , 地主过来催租 。我雅兴顿消 , 无心吟诗 , 只有此句奉寄 。
网络配图
宋朝的房租有多贵?精确的数目颇难稽考 。和今日相似的是 , 大城市的租金贵过小县城 , 富人的相对负担较轻 。宋朝的房屋租赁业远比唐朝发达 。根由主要有二:首先是因为科举兴盛 , 士子争跃龙门;其次是由于人货殷繁 , 商旅奔波不息 。
每近考期 , 由于京城会集了成千上万的考生 , 供需极不平衡 , 房租也跟着暴涨 , 尤以地近考场贡院的房屋为甚 。南北宋政情不同 , 但价格规律永远是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 。周密曾说:“其诸处贡院前赁待试房舍 , 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数十楮 。”
眉山“土豪”苏洵 , 租不起京城豪宅
【宋代房租:武大郎能住两层小楼还娶了潘金莲】苏东坡的父亲苏洵 , 原是“少年喜奇迹 , 落拓鞍马间”的浪子 , 27岁始发奋读书 , 而将生业交付妻子程氏 。程氏带着孩子 , 僦居眉山县城纱毂行 , 经营商业 , 不出数年 , 遂成富家 。而苏洵也得以笃志于学 , 卒成大儒 。宋仁宗嘉祜二年 , 苏洵领着两个儿子入京备考 。眉山“土豪”苏洵却租不起京城的豪宅 , 只能退而求其次 , 寓居京郊的兴国寺浴室院 。
宋朝人口流动较频 , 来京常住与暂住的异乡人都得寻个栖身处 。因此 , 成为都城的房东就等于手持一张长期饭票 。苏东坡的一个堂兄长住开封 , 因有数间屋宅出租 , 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宋仁宗的重臣夏竦 , 见租赁业前景大好 , 就在京城广置地产 , 大办旅馆 , 成为汴京最有名的“包租公” , “邸店最广 , 日入极丰” 。
网络配图
“楼店务”是宋代的公租房 , 租金低人气高
然而 , 夏竦还不是京城最大的业主 , 比起“店宅务”还差得远 。店宅务原名“楼店务” , 是经营各地公有宅地的“房管局” , 负责房屋的租赁、修缮、管理诸务 。公用宅地的出租房即为我们现在的“公租房” 。
宋代公租房以其较低廉的租费 , 吸引了大批平民入住 。据官方统计 , 宋仁宗天圣三年 , 开封府共征收134629贯年租 , 开封楼店务所管的房屋计有26000余间 , 依此可算出 , 开封府宫舍的月租约在450文上下 。据程民生教授的《宋代物价研究》记载 , 宋代普通百姓日收入约是100文 , 上焉者或达300文 , 而北宋的单日最低生活费约为20文 , 算下来 , 一个5口之家只要有2个有收入之劳力 , 刨除必要的开支 , 每月还能节余3贯即3000钱 , 支付京城400到500文的公家租金当是绰绰有余的 。看来 , 在非科考黄金时段 , 房租并未成为普通百姓不可承受之痛 。
- 第一个死在潘金莲床上的男人竟不是武大郎
- 武大校花黄灿灿个人资料及近况和图片和写真图片
- 奸臣蔡京的另一面:曾主持建宋代福利院可算能臣
- 宋代青楼女子只为官员歌舞陪酒不能有肢体接触
- 武大郎炊饼重达半斤一个一年赚七两银子
- 宋代quo;房叔quo;万两买别墅:等于穷人1400年生活费
- 音乐奇才李延年:被汉武大帝青睐和器重的音乐家
- 武大郎不是潘金莲害死的而是那个小男孩?
- 武大郎娶潘金莲也是蛮拼的:武大郎哪来的勇气
- 宋代科举考场怪事多记住鬼将军的名字可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