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国君大力招揽养士和客卿其用意是什么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了在大动荡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都以“礼贤下士”的姿态招揽人才,成为一代风尚 。这时的士,是社会上的一股特殊势力 。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点:他们在政治上都有较强的进取心,只要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奋斗 。
网络配图
他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熟悉当时形势,敏锐精审,长于谋略,处事果断,敢于担负革新政治、经济、军事和 处理外交政策的重任 。他们不受国家、宗族、经济地位的限制,无论走到哪一国,都可能受到礼遇,得到高官厚禄 。在那个历史时期,他们是政治舞台上最洁跃的力量 。
战国时期的士,品类虽然很复杂,但主要的是文士 。在文士之中又可分为三类:
(一)以从事理论思维和寻求道德理想为人生追求的目的 。这一类在先秦典籍中常见到的有“通士 ”、“公士”、“直 士”、“志士”、“修士”、“善士”、“正士”等;
(二)智能之士 。这些人注重知识致用,有“法术之士”、“智能之士”、“有方之士”、“法律之 士”、“游士”、“策士”等;
网络配图
(三)技能之士,即有专门技术和一技之长的人 。他们奔走于各国,为重用自己的国君服务,成为战国时期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 。他们以技术参加社会活动与交往,这就是《商君书·算地》中所说的“技艺之士资在于手” 。
在这几类士中,比较多的可算游士 。所谓游士,是指专门从事游说的人 。这些人各持一端之术,奔走四方游说诸侯,一旦见用,便飞黄腾达 。据《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樽衔,横历夭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信 。”苏秦到处鼓吹“合纵”,联络山东六国以抗秦,一人佩六国相印,可谓显赫一时 。
网络配图
他们入仕的特点,正如赵翼所指出的或一言契合,立擢卿相” 。当然,在游士之中,像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者并非多数 。但这些士,正如苏秦一样,“横历夭下,廷说诸侯之 王”,为重用自己的国君效力,成为战国七雄之间政治斗争的主角 。因此,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 。例如齐国在稷门之外造了宽大的公馆,招集文人学士上千人,讲学论道,进行学术研究,称为稷下学士 。淳于髡、尹文、慎到、荀子、部衍等,都在稷下讲过学 。他们居住在高楼大廈内,出入车马随从众多,其规模气派之大,为其他各国所不能及 。
【战国时期国君大力招揽养士和客卿其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