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有着哪些理论思想?他的主要学说是什么

开创新儒
熊十力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 。为此,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学说,并写成《读经示要》等关于儒学的著作 。他对胡适等人“全盘西化”的主张多有批判,但又不沉迷于圣贤经典之中,而是对传统儒学作较彻底的反思,并吞吐百家,融铸儒佛,独创一思辨缜密的中国化的哲学,1944年,熊氏《新唯识论》语体文本杀青付梓,由重庆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第一部著作出版 。此书是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 。如果依据文言文本尚可把熊氏看成“新佛家”学者的话,那么,以语体文本为界,则应当视其为“新儒家”学者 。此书与稍后出版的《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书一起,构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思想观点
重立大本·重开大用
熊十力的终极关怀,即在于为人类寻找国失落了的自我 。科技理性的膨胀,人文价值的丧失,道德意识的危机,生命本性的困惑,促使熊十力以探寻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为己任 。
西方的实证主义、印度的唯识法相之学和中国的汉学考据,在熊十力看来,其根本缺点在于它们关注的不过是饾饤枝节,从而掩蔽了对于“宇宙之基源”、“人生之根蒂”的考察和体悟 。因此,重新思考人的类存在的危机和人的类本质的发展,重新反省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并明了二者的关系,就成为哲学家的首要任务 。熊十力从儒家哲学的思想资源里发掘并重建了“大本大源” 。他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即是“明示本体”,哲学“以本体论为其领域” 。他所说的“本体”是甚么呢?“仁者本心也,即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之本体也 。”“盖自孔孟以迄宋明诸师,无不直指本心之仁,以为万化之源、万有之基 。即此仁体,无可以知解向外求索也 。”“本心即万化实体,而随义差别,则有多名:以其无声无臭,冲寂之至,则名为天,以其流行不息,则名为命:以其为万物所由之而成,则名为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则名为性;以其主乎吾身,则谓之心;以其秩然备诸众理,则名为理:以其生生不容已,则名为仁;以其照体独立,则名为知;以其涵备万德,故名明德 。”“阳明之良知即本心,亦即明德” 。可见熊氏之“本体”,不是“自然本体”,而是生生不已的、刚健运动的“生命本体”,同时又是内在的“道德自我”即“道德主体”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创造活动、道德自我完善的活动,即是“本体”及其实践,即是人的最高本质,它涵盖了天地万物、主导着自然宇宙 。
按照儒家的看法,人的存在必须以在世界上实现最高的善(至善)为必然目的 。熊十力在这里强调的儒学之“本体”,尤其是心学之“本体”,不是超绝的本体,而是合天地万物于一体、将宇宙人生打成一片之整体 。这样的“一体之仁”,可以推广到鸟兽、草木、瓦石 。也就是说,通过内在千人的“仁心”或“明德”之体,即人的精神生命与道德意识的运动或感通,人的生命与宇宙大生命能够回复成一体 。但是,人之生命与宇宙大生命回复成一体的中间环节是“用”,也即是工夫,即是道德实践或社会实践,熊氏强调的就是道德(或社会)践履与良知、仁心的一致,工夫与本体的一致,外王与内圣的一致 。
本体论,又称存有论或形上学,是关于存在问题的探讨,亦即是关于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探讨 。这种探讨,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学派,有不同的侧重面,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 。从原始儒学到宋明儒学 。其实是有其本体论的,不过前人没有用这个名称,没有刻意从这个角度去阐发它 。熊十力大谈本体论问题,尤其是把儒家哲学的内核——内圣之学中所探讨的心性关系问题、道德哲学的问题、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础和终极寄托的问题,即关于人的存在的问题,把从孔盂到程朱陆王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加以系统化、体系化,同时又投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投注了自己的感情和全副生命,从而在中国儒学史上第一次公开地以“本休论”的名目标志他的儒家哲学体系 。创制了严整细密的哲学体系,又使用了本体论的名称,这就是“新儒家”之所以“新”、“现代儒学”之所以“现代”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