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提督丁汝昌:从太平天国成长起来的虎将( 二 )


丁汝昌深知大势已去,为保护士兵免遭屠戮,最终还是向伊东佑亨提督修降书一封:“我恳请您不要杀害士兵和人民,我愿将舰队和炮台兵器全部交出 。英国舰队司令官会担保我所言非虚 。”伊东佑亨当场对使者说:“不需要什么证人,我信赖的只有丁汝昌一个 。”丁汝昌在得到伊东“放还士兵”的承诺时,就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丁汝昌在作出投降决定的同时,还在准备对日军做最后反击 。他提出“碰到敌船突围出去,也许能够幸存几艘军舰,到了烟台之后会有生路”,但是军心涣散无人响应;他又提出炸沉“镇远舰”,也没有人去执行 。此时悲愤交加的丁汝昌自知已无力挽救北洋海军,在安抚众人之后,独自返回房内吞下了鸦片自杀殉国 。
丁汝昌自杀后,光绪帝下旨没收其全部家产,刑部下令将其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并涂黑漆以示戴罪,不许下葬 。其夫人吞金殉夫,家眷被迫流落异乡 。
日军很尊重兵败自杀的丁汝昌,日本海军大尉小笠原长说“丁汝昌是“义死”,他对日本陆海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竭尽全力之后,最终自杀以救部下,这实在是战则以义战,降则以义降 。”

虽然对丁汝昌之死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尚无定论,但是他在缺少外援、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然英勇抗敌,直至舍身报国,这种气节值得后人尊重和纪念!
他是英雄,是位带有强烈悲壮色彩的英雄!
“丁汝昌表现出了比他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 。” ——《纽约时报》
资料附录:
甲午海战日将写给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书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伯爵大山巌顿首
伊东佑亨 顿首
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 。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 。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为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仆之渎告阁下者,亦惟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三思 。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 。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 。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 。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 。
既际此国运穷迫之时,臣子之为家邦致诚者,岂可徒向滔滔颓波委以一身,而即足云报国也耶?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史册疆域,炳然庞然,宇内最旧之国,使其中兴隆治,皇图永安,抑亦何难?夫大厦之将倾,固非一木所能支 。苟见势不可为,时不云利,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而以国家兴废之端观之,诚以些些小节,何足挂怀?仆于是乎指誓天日,敢请阁下暂游日本 。切原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 。阁下幸垂听纳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