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哪三个历史罪人直接导致大唐盛世终结?

皇帝贵为天子 , 都是没错的 , 即使在草民们看来是真的错了 , 那也不打紧 , 来个“罪已诏” , 把大臣们感动的痛哭流涕 , 真真是好皇帝啊 , 于是 , 皇帝安然无恙 , 哪怕杀错了人 , 也是这人该着 。不过不认不代表没有 , 就如大唐天子唐明皇玄宗帝就指出过自己“托任失人” , 承认自己用人错误 。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五月 , 安禄山叛变 ,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一干重要人物 , 仓皇西逃 。到了扶风郡 , 士兵们都不愿继续跟着唐玄宗逃难 , 甚至散布流言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皇帝的这支卫队已经失去控制 。恰好此时成都进贡的春綵10余万匹运到扶风 。玄宗命人将春綵全部陈列于大厅 , 然后召将士们进来 , 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说什么朕近来年老糊涂 , “托任失人” , 导致安禄山叛乱 , 不得
已要远避其锋 。知道你们都是仓促跟随朕上路 , 来不及跟父母、妻儿告别 , 一路跋涉 , 极其劳苦 , 朕惭愧之至 。西去四川的路险阻、漫长 , 所经郡县房屋狭小 , 而人马众多 , 供给不免会发生问题 。现在你们可以各自还家 。朕独与儿孙、宦官前行入川 , 也完全可以走到 。今天与你们诀别 , 你们可共分这些春綵 , 以作为路费 。若是回到家中 , 见到父母及长安父老 , 请代朕致意 。望各自珍重 。玄宗不禁“泣下沾襟” 。将士们当时的感动和肚子饿比起来 , 实在算不了什么 , 最后 , 马嵬惊变 , 痛失爱妃的玄宗江山美人两误去 , 从此落寞 。
至于他说的“托任失人”是什么人?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 。
李林甫是什么人?他是唐朝皇族 , 唐高祖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 。此人“善音律” , “林甫恃其早达 , 舆马被服颇极鲜华 , 自无学术 , 仅能秉笔 。”品行非常不好 , 连他的舅父、楚国公姜皎都不好意思为他活动 。不过不看好没关系 , 有心钻营就行 。
李林甫宰相一当就是19年 。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口蜜腹剑”的典型人物 , 可唐玄宗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 , 李林甫善解人意 , 听话 , 不跟他唱反调 , 用起来顺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住长了 , 想回长安 。宰相裴耀卿向玄宗进言:现在农民收割还没有完 , 须等到冬天农闲方可返回 。大臣们离开玄宗时 , 李林甫故意瘸着走路 , 掉在后面 。玄宗问他哪里不舒服 , 他回答说:我不是有病 , 而是有事要上奏皇上 。洛阳、长安本来是皇上东宫、西宫 , 皇上要到哪里去 , 何必要等待时机 。如果说妨害农事 , 只要免除所经地区的租赋就行了 。玄宗大悦 , 立即下令驾车回长安 。这事做的 , 皇帝不高兴都不行啊 。
他“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 伺候上动静 , 无不知之 , 由是每奏对 , 称旨 , 上悦之” 。堵了言路之后 , 整个官场就是他的天下了 。
李的嚣张连高力士都看不下去 , 但是高力士的劝说反而让他自己获罪 。不过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 , 李林甫死后 , “剖林甫棺 , 抉取含珠 , 褫金紫 , 更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