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逼死金钏和晴雯竟是因为接受不了这个

王夫人的自我定位,应该是一个大善人 。
刘姥姥到荣国府打秋风,第一次来,王夫人虽然没有亲自接见她,却指示凤姐,不可简慢了这个穷亲戚,凤姐遵嘱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 。刘姥姥再次登门,投了贾母的缘,王夫人陪着她游玩了两日,刘姥姥告辞时,王夫人自己给了她100两银子,并让平儿转告她,让她拿这钱去做个小生意,或置几亩地,“以后别再求亲靠友的” 。
这句话里无不透着体恤 。想必,在那一团欢喜之中,唯独她,看出了这个穷婆子苦中作乐的酸楚 。
网络配图
她言语不多,贾母笑说她不像凤姐那样会说话,对家中几个姑娘却很用心 。当凤姐提出家里人口太多,要撵出去一些小丫鬟以节省开支时,王夫人叹道:“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如今我宁可省些,别委屈了他们 。
以后要省俭先从我来倒使的 。”王夫人这一番话,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跟成天只知道搂钱、攒钱的邢夫人有云泥之别 。
她有时还挺随和聪明 。林之孝家的向她汇报,妙玉拒绝了荣国府的邀请,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马上看出妙玉想要什么,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
她虽然不喜欢赵姨娘,却也并不因此厌恶探春,连平儿都说,王夫人对探春,面子上虽然淡淡的,心里却和宝玉是一样的 。这话或有夸张,但从她放心地让探春管家看,她不是个小肚鸡肠、暗藏私心的人 。
在大多数情况下,她的表现都还说得过去 。
但是读者们认为,她虽满嘴仁义慈悲,双手却是沾着血的 。她间接害死金钏和晴雯,抵消了她所有的好,使她所有的善行都透着虚伪 。然而,两个事件却惊人地相似:都是因宝玉而起,都断送了生命,却又都不是王夫人的初衷—王夫人所有的错误,都出现在插手宝玉生活的时候,她失态、不理智,从慈眉善目到面目狰狞,皆是因为,那一切与宝玉有关 。
金钏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听见,王夫人扇了她一耳光,不顾她哭求,立即让她母亲把她带回家去,实际上就是把她解雇了 。
金钏在家里“哭天哭地”,最终羞愤之下跳了井 。王夫人知道后不无后悔,特地跟宝钗讨要新衣服给金钏装裹,以此表达内心的歉意 。
但这点儿歉意毕竟有限,只是金钏死得太震撼而刺激出来的一点儿良心发现罢了 。王夫人并没有反省,没有真的觉得自己错了 。
她怎么会错呢?那粉琢玉砌的小娃娃,天真无邪,突然之间长大成人,你发现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情感与欲望,这一切是多么陌生 。通达智慧的母亲也许能够因势利导,但更多的母亲则会沉溺于恐惧,她们直接把这些和“学坏”挂钩,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想要阻挡这一切 。
普通的母亲偷看孩子的日记,羞辱他们的追求者或是恋慕的对象,轻而易举地毁掉他们的小世界 。她们悲情、悲壮地与子女为敌,以为这样才能使孩子免于被毁灭的危险 。王夫人则是将诱惑儿子的女孩从他身边撵走,以为这样就能让时间停止,让儿子重归那个天真的小男孩 。
网络配图
“好好的爷们儿,都叫你教坏了”,王夫人打金钏耳光时这样说 。所有愤怒都是出于恐惧,那一刻,王夫人怕金钏更多 。
她撵走了金钏,又间接地从肉体上消灭了金钏,但危险并没有远离她的宝玉 。她很清楚,宝玉长大了,没了金钏,还有别人,他身边出没的每一个女孩,都可能使他身败名裂 。所以,表面上看,抄检大观园,是因为傻大姐拾到一只绣春囊;事实上,金钏事件,才是王夫人内心真正的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