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什么时候对韩信起了杀心的?韩信究竟是做了什么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初,韩信在井陉之战击破赵军二十万,杀陈馀,虏赵王歇,威震天下,其后,韩信便以降将李左车为谋士,从其计,做如下举措:
第一步:派兵四略赵地,收编赵军,安城抚民,建设战时和谐社会 。
第二步:立刻摆出北上姿态,并手书一封,派使者出使燕国,燕王臧荼慑于韩信的威势,果然从风而靡,不战而降了 。燕赵百姓避免了一场兵燹的荼毒,汉军士卒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是双赢的结局 。
第三步:派使者向汉王报捷,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赵国 。
前面两步都没有问题,关键是第三步,韩信的行为颇值得商榷 。
【刘邦是什么时候对韩信起了杀心的?韩信究竟是做了什么】让张耳来当赵王,这个人事安排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赵国不同魏代,其幅员辽阔,足足有五十余座城池,兼且民风彪悍,不派一个德高望重的诸侯王加以镇抚,的确不行 。张耳是老一辈的抗秦革命家,又是汉王的未来亲家,且在赵地人脉广,根基深,正是赵王的不二人选,韩信即便不提,汉王也迟早要任命张耳为赵王的,况且还有韩国的韩王信的先例不是?
关键是这种极度敏感的事情不能由韩信来提,一个功高盖主的将军,推荐自己的副手去当诸侯王,这合适吗?哟,你韩信好厉害耶,都能让你的副手当王了,那你该当什么呢?明显就是想借此拉拢张耳,并投石问路,为自己以后更上一台阶埋下伏笔 。
不管韩信这么做是出于何种考虑,可以肯定的是,当汉王得知韩信一朝而下赵,传檄而定燕,越位而请立,他的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韩信啊韩信,难道你已经骄傲到连一国之君都要决定了吗?你可真是让寡人不安心哪!
然而汉王竟没有对韩信的越位之举做出任何批评,反而嘉许了韩信一番,同意封张耳为赵王,但要等彻底平定赵国后再正式建国 。
消息传来,张耳欣然接受了诸将的祝贺,这么做的时候,他意味深长的看着韩信,满眼都是感激与同情的神色 。
张耳老而无甚将才,其人不足为惧,让他当王也没什么,关键是韩信,他才是真正让汉王疑忌的人啊!
除了张耳,汉王对诸将皆有封赏,曹参被任命为赵相,张苍被提拔为代相,诸将是一片欢天喜地,互贺之声不绝于耳,只有韩信面无表情的独坐一旁,仿佛一切事不关己,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
灭赵一役,韩信以不到敌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击破赵军二十万,平定燕赵万里疆土,他在汉军中的威望,与日俱隆,一时无两,大批将士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
如今的大将军韩信,才是真正实至名归了,收编赵之降卒后,他手下已足足有了二十万多万军队,这是一股足以左右天下局势的恐怖力量,不仅诸将信服,诸侯丧胆,汉王顾忌,就连眼高于顶的项王,也不得不对他这位从前的部下刮目相看 。
项王也知道韩信是个有本事的人,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韩信竟然如此厉害,短短四个月,就搞定了他四个盟国,北方这些诸侯们可真不中用,看来还得我战无不胜的楚兵出马才行 。
于是,项王只得抽出一部分兵力渡过黄河,联合魏、代、赵三国残余势力,与韩信汉军数度交战,试图收回一些地盘,减轻北面的军事压力 。
项王还是太看轻韩信了,既不亲自出马,也不遣龙且、钟离昧等大将,只是派一些小脚色来跟韩信周旋,那还能讨着便宜?结果不到一个月,韩信就轻而易举的将这些小啰啰给收拾了,顺便还夺取了楚国一些地盘,项王很恼火,他决定派他的头号大将龙且出马,给韩信点儿颜色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