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頠是谁有关于他的事迹有哪些

西晋大臣裴頠的事迹
裴頠(267~300年),字逸民,河东闻喜人 。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 。太康二年(281年),征召为太子中庶子,迁为散骑常侍 。晋惠帝即位,转任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 。当初,裴頠兄之子裴憬没有官爵,裴頠陈述其先祖功勋,赐爵为高阳亭侯元康元年(291年),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党羽左将军刘豫,陈兵于门前,遇到裴頠,问太傅杨骏在哪里?裴頠骗他说:"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素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去了 。"刘豫说:"我到哪里去找他?"裴頠说:"应到廷尉 。"刘豫听了裴頠的话,遂离开杨骏而去 。随即有诏让裴頠代替刘豫兼左军将军,屯兵万春门 。杨骏被杀后,裴頠因功当封武昌侯,裴頠请求封给裴憬,惠帝竟封给裴頠次子裴该 。裴頠又向晋惠帝陈请,裴憬本是嫡子,应袭巨鹿郡公爵位,先帝恩旨让我袭爵,辞让而不准 。武昌侯应是我所受,特请求转封裴憬 。裴该当时已娶了公主,故惠帝不听 。
裴頠深忧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商议欲废贾后而立谢淑妃 。张华与贾模都说:"皇上自己无废黜贾后之意,如我等专断行事,皇上内心不以为然 。且诸王血气方刚,贾后朋党,必有异议,恐怕灾祸一触即发,那时身死国危,也无益于国家社稷 。"裴頠说:"公所考虑的确有道理 。但贾后昏聩,无所忌惮,不久将使天下大乱,这该怎么办呢?"张华说:"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在其左右殷勤以祸福相劝戒,可望不要出现太悖理的行为 。幸而天下尚为安宁,可以过几年悠闲日子 。"这个计划遂被搁置 。裴頠早晚劝说姨母广城君,使她告诫贾后要像对待亲生子一样对待太子 。有人劝告裴頠说:"你有幸能在宫内外尽情说话,可直陈己见,如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而退隐 。这两条如不赶快行动,就是再上十次表,大难也难以避免了 。"裴頠慷慨叹息良久,竟没有这样做 。裴頠后来迁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官职不变 。他虽是贾后的亲戚,然而德望素高 。
裴頠认为,总括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有"有"的全体,离开万有就没有独立自存的道,道和万有的关系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他的观点有力地批驳了"贵无"派认为万物背后有"道"、万有背后有"无"的唯心主义观点 。.其次,他主张,世界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并不需要有一个虚无的"道"来支持,万有并不以"无"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裴頠深刻阐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客观性、外部条件的客观性、事物法则的客观性以及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等基本原理 。再次,万有最初的产生都是自本自生,万有既然是自生的,则其本体就是它自身,"无"不能成为"有"的本体 。他说:"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 。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己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 。"在裴顾看来,万物的本体就是事物自身的存在,万物皆因"有"而生成,不能从"无"而派生 。同时他又认为,"无"是"有"的丧失和转化 。
最后,他认为,"无"不能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有"才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积极的影响 。他说:"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谓心为无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须于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谓匠非有也 。"也就是说,心灵和实践是两码事,不能认为心是无的 。工匠不是器物,但是,制造器物必须依靠工匠 。裴頠认为,《老子》的主旨在于通过对"本"的强调,提醒人们不要离本逐末 。但是后来魏晋时期的责无论者背离《老子》的本来宗旨,"遂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深列有形之弊,盛称空无之美",玄风愈煽愈炽,于是整个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背离社会现实 。裴頠认为按照贵无贱有的论断,必然取消伦理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