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 。
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 。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魏章的部队会合 。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作战,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 。秦军在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 。楚怀王大怒,调集全国军队发动进攻,于蓝田大战秦军,秦军再胜 。
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实是公元前313年秋七月(楚怀王十六年)到公元前312年秋九月(楚怀王十七年),整个战局的一部分 。战争前一阶段是秦、魏、韩,联盟对楚齐联盟,战争的后一阶段是齐军反戈,变成楚战六国 。蓝田之战,以楚军败退,楚军先撤退宣告结束 。
背景
春秋时期,出于遏制强大晋国的需要,秦楚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同盟关系,这种同盟关系一直延续至战国中期,被秦国变法打破 。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秦封卫鞍于商、於 。此地本为楚地 。此举对秦楚两国的地理形势影响很大,两国本来以秦岭东段为界,秦有蓝关而楚有武关,然而秦取商於之地后,秦国得以独占武关之险,同时武关以东的商於地区亦成为攻楚的重要前进基地 。这样从地缘上看,秦就对楚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形势,依据武关退可闭关自守,进则以商於之地为跳板,沿丹水、汉水而下 。
楚国为了应对秦国的攻势,积极与齐国结盟 。并于周赧王二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以柱国景翠统帅大军驻屯于齐、鲁边境和韩魏两国的南边,同时派三大夫统帅九军向北围攻函谷关以东的曲沃和於中 。秦国如果打算进攻楚国,则必须设法瓦解齐楚的联盟,从而各个击破 。这样,张仪作为使者前往楚国,以重要战略基地商於之地为诱饵,游说楚怀王 。楚王中计并放弃了与齐国的联盟,但秦国方面拒绝交出商於之地 。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丹阳之战爆发,楚国大败,士兵战死超过八万,高级军官,包括主帅屈匄、裨将逢侯丑以下七十多人被俘 。
经过
楚国大败可能使得当时的秦国君臣认为楚国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开战 。而且事实上丹阳之战是当时系列大战的一部分,在秦楚激战的同时,齐国趁机联合宋国攻魏,形成了以齐宋联军对秦韩魏联军的东线战场 。齐宋联兵攻至魏煮枣 。秦国派大庶长樗里疾与韩将韩冯率领秦、韩两军迅速回攻救魏,齐军在濮上遭遇惨败 。这在客观上减弱了秦国可以动员的兵力 。
此时的楚国,面对败局并不甘心,在丹阳之战后不久,即"悉国兵复袭秦",这意味着集中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孤注一掷,这十分冒险,因为其余国家完全可能趁机偷袭 。但楚国的军事冒险取得了成功,不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击破了武关,到达距离咸阳百里左右的蓝田 。蓝田是商於之地北侧的关隘,是防守咸阳的重镇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北宋年间出土的《诅楚文》表明当时秦国战局已经很不利,秦王甚至要祭天祈求诸神保佑"克剂楚师"(诅楚文年代等有争议,这里取郭沫若的说法) 。
秦国面对危局,一方面从各地调集军队,另一方面,动用外交手段请韩、魏两国出兵进攻楚国后方 。蓝田之战的过程缺乏记载,有说楚军大败,也有说秦战不利 。而且此时韩魏等国虽然与秦国是盟国,态度一度也很暧昧,战后据称秦王就曾抱怨韩国先助秦,后秦师不利,又与楚国眉来眼去 。
- 中原诸国最后一次的合纵攻秦之战,还是失败了吗?
- 揭秘:历史上的蓝田之战楚国怎么失败的?
- 蓝田之战:秦国、韩国、魏国、楚国的四国大战
- 历史上的赵云是否参与过诸葛亮的一出祁山之战
- 长平之战后赵国是如何坚持38年之久的
- 秦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秦楚蓝田之战
- 晋秦争霸战争之崤之战,秦国和晋国谁赢了?
- 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亲自统兵伐吴
- 长平之战,秦军把赵国主力军灭了,但却在40年之后才灭了楚国
- 晋秦争霸战争发生于什么时候?简介其过程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