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被如来压500年后变弱了的真正原因?

孙悟空当年大闹天空,先是击败巨灵神和哪吒,后又战败五大天王和哪吒;同二郎神也打了个平手,若不是哮天犬和老君的金刚镯,二郎神未必擒得住美猴王;从八卦炉出来后,美猴王又力敌王灵官和三十六员雷将,一路打到通明殿里,凌霄殿外,打的十万天兵天将胆战心惊,打的各路天王束手无策,打的玉皇大帝搬请救兵 。
然而,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孙悟空辅佐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打的这叫一个艰苦,别说镇元大仙、金翅大鹏这种大神,就连童子、坐骑、宠物这种货色也把孙大圣整的够呛 。
于是,有人就怀疑,是不是孙悟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导致功力倒退?有网友戏称是“五百年不练级,不换装备,难免落伍 。”
不同人给出过不同的解释 。
有的说,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从事的是破坏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不计后果的做法,没有什么顾虑,可以放手去搏 。
有的说,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他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所以能够使出浑身解数,有时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 。而天庭众神,没有发挥真实实力 。
网络配图
有的说,这压根就是玉皇大帝的阴谋 。
有的说,没有好的法宝,妖怪们各个偷的好的法宝,如紫金铃、金刚镯、紫金葫芦、芭蕉扇、金铙等 。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连续剧,相信所有人看过之后,哪怕是个小学生,都会发现这个问题,孙悟空前面那么厉害,后面又那么弱,逻辑上不合理呀 。
先不管《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反正肯定不是傻子,一个小学生都能发现的问题,难道作者看不出来吗?那他还为什么这么写?
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大闹天宫的是“齐天大圣”,而保唐僧取经的是“孙行者” 。我们今天都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外号“行者” 。可是最初“齐天大圣”是“齐天大圣”,“孙行者”是“孙行者”,俩真的不是一个人 。
《西游记》是个世代累积而成的作品,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早期“西游”故事的影子 。
我们现在最早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就是由玄奘口述西行见闻,他的弟子辩机手写了《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西域的风俗人情、宗教信仰和地理状况等 。其后他的弟子慧立和彦琮写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他西行求法的经过和后来译著佛经的情况 。这两部书虽写真人真事,为了神化玄奘,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如狮子王劫女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迦湿罗国“灭坏佛法”等,这时还没有“孙悟空”、“齐天大圣”或是“孙行者” 。
又由于当时交通极其困难,唐僧孤身西行、远涉异域,终于取经东还,这件事本身就带有某种传奇性 。这些故事虽还游离于取经故事之外,却启发后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有关取经的神话 。这样,唐僧取经故事流传到了民间,就逐渐离开了史实而有了越来越多的神异故事 。
目前关于玄奘西行的创造的神话故事“唐僧取经”最早的图像应该是甘肃敦煌榆林窟第二、三和第二十九号窟中的石窟壁画,榆林窟建成的时间大概是大約作於西夏初年,也就是北宋时期 。
注意这两个窟里的猴护法,都是身穿白衣,头上无有戒箍,也没有持金箍棒 。这时还不是我们熟知的“孙悟空”,只是一只神猴 。应该说这代表了唐代到北宋时期中国流传的“唐僧取经”的基本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 。
到了宋代,关于取经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了,现存的有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共三卷17节(原著第一节已缺),16000多字,虽然叙述比较简略,但有头有尾,曲折丰富,已自成体系 。不少学者倾向《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雏形和最基本的蓝本 。其中第二节“行程遇猴行者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