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辽东三十载的李成梁:李成梁为何背负骂名

在北镇城内鼓楼南,步行街中耸立着一座石质仿木结构牌楼,上书“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少保宁远伯”等字,这个宁远伯指的就是明代辽东总兵李成梁 。
明代辽东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辽宁省的范围,是明朝防御女真的前哨阵地 。辽东所处的战略地位决定了辽东总兵必是堪当重任之人 。
李成梁一生镇守辽东三十年,功盖当世,权顷辽东,堪称地地道道的东北大帅 。
家道中落时幸遇贵人
李成梁1526年生于铁岭,字汝器,号银城,出身将门世家 。李家兄弟五人,李成梁为长 。按照明朝的武官制度,李成梁等到父亲退休之后就可以接替其父亲的职位,直接混个指挥佥事当当 。但是李成梁一直到了四十岁还是一个“诸生”,也就是一个秀才的名分 。这对于一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来讲是十分残忍的 。而他承袭不了这份工作的原因说出来也着实让人难过:因为他太穷了 。穷到什么地步呢?一份进京的盘缠都拿不出来 。
按照明朝的规定,接受世袭的武官须先到京城报到 。明朝官员俸禄少得可怜,到了嘉靖年间吏治更是腐败,但凡进京受职的生员都会带上一定的银两,孝敬官员 。李成梁可以承袭父职时,李家已经败落,跌到了谷底,所以李成梁只能空怀抱负,望京兴叹!
李成梁在这样境遇中度过了他的不惑之年,眼看一位将星就此埋没 。一位来自京城的巡按御史到当地检查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李成梁 。我们无从得知他们之间有过怎样的一段对话,但是我们从现有的资料上得知这位叫李辅的御史十分欣赏李成梁,兴奋之余便付给李成梁一笔可观的路银以办理袭职手续 。就这样,李成梁怀揣着家人的期盼和李辅的期望踏上了赴京之路 。
顺利袭得指挥佥事的李成梁来到了他第一个要镇守的地方 险山堡(今凤城东汤镇土城子村),在这里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十年军政生涯 。公元1567年,土蛮部入侵永平,李成梁赴援有功,从指挥佥事升为险山副总兵 。公元1570年辽东之战后,又升为代总兵 。从此,李成梁开始在辽东“威震绝域”,大显身手 。
辽东铁骑令敌闻风丧胆
李成梁升任辽东总兵后,用“选锋”的办法组成了一支“敢死队” 。这支队伍有四千人左右,他们不属于任何操营,只听从李成梁的指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李成梁成立的一支私人武装,当时人们把它叫做李家军 。为了笼络这支“敢死队”,李成梁给这些被“选锋”的队员以优厚的待遇,甚至将夺来的土地私分给他们(明朝规定土地是不能私自分配的,只有李成梁的部队是个例外) 。一时间,李家军士气高昂,在战场上更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李家军的威名也由此传开 。随后,李成梁将这支武装扩编,组成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辽东铁骑 。
辽东铁骑配备了当时极为先进的“三眼神铳”,这种神铳柄长约四尺五寸,共有三个枪管,各长一尺五寸,枪头突出,围柄而排,有准星,以燧石击锤点火的方式发射,枪管可旋转,一个枪管击发后下一个枪管自动转到点火位置,轮流发射,平射距离可达40至50丈 。全枪由纯铁打造,重约15斤 。子弹也不是明军已普遍采用的铜壳定装弹,而是内装火药,掺有铁砂铅丸,威力巨大 。
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神铳齐射,基本上三枪过后,就能冲垮敌军(也可说是三枪拍案惊奇吧) 。但问题似乎也未完全解决,三枪打完后怎么办呢?李成梁的过人之处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验证,这把火铳之所以用纯铁打造,枪管突出,是因为打完后,吹吹枪口的烟,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榔头 。人骑着马冲进敌阵,先放三枪,也不用装弹,抡起来就打,成千上万个长达一米多的铁榔头抡起来,挨者头破骨碎,坠尸马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