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前 , 诸葛亮等什么
《三国演义》中 , 有一次十分精彩的相互辩难 , 这是夷陵之战后 , 吴蜀重新修好时 , 孙权送走蜀国使臣李恢后 , 又派张温去成都回访 。诸葛亮鄙视张温以口舌之辩而恃才傲物 , 特别召来益州饱学之士秦宓 。交谈中 , 秦宓以所学知识为政治服务 , 有问必答 , 最终的落脚点是 , 西蜀政权是正统 。张温数度辩难都处于下风 , 竟然拿出了杀手锏:“日生于东乎?”想以此自然现象来证明 , 东吴才是中国的正统政权 。秦宓针锋相对地回答说:“虽生于东而没于西 。”此话的政治意义十分明白:虽然东吴有皇帝 , 但必然要为西蜀消灭 。这故事是真实的 , 《三国志》中亦有记载 , 诸葛亮特地召来秦宓 , 就是要在打嘴仗中胜过对方 。
可惜的是 , 自然现象同政治斗争并没有表里联系 , 徒作口舌之争尔!却不能改变西蜀日渐没落直至灭亡的命运 。诸葛亮主政期间 , 虽然明察到西蜀危急存亡的紧迫形势 , 然而却举止失措 , 不但未能挽救局势于即倒 , 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星殒五丈原时候 , 他是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溘然而去的 。
诸葛亮一生自视甚高 , 青年时就自况以管仲、乐毅 , 是出将入相的全才;刘备死后 , 治理蜀国的政绩也日见彰著 , 南征孟获的胜利 , 似乎又检验了他的军事才干 , 鼓舞了他率领部队进攻曹魏的信心 。在做了两年半的准备之后 , 遂置西蜀同僚的反对于不顾 , 于建兴六年(公元 228年)春 , 率领十万军队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北伐前夕 , 汉中军事大本营东边的西城(今陕西安康市)、上庸(今湖北竹山县)、房陵(今湖北房县)三郡已合并成新都郡 , 魏国郡守由西蜀的降将孟达担任 。诸葛亮多次写信去加以引诱 。孟达因赖以立身的靠山魏文帝曹丕及尚书令桓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相继亡故而惶惑不安 , 诚恐有不妄之灾 , 在诸葛亮的策反下 , 遂决定叛魏归蜀 。这样一来 , 不仅汉中大本营东边多了层屏障 , 而且随时可从东边北攻魏国的南阳 , 以策应诸葛亮北伐 。可惜诸葛亮心胸狭窄 , 讨厌孟达反复无常 , 又担心将来成为西蜀的祸患 , 竟在策反成功后 , 又派遣郭模伪降魏国的魏兴太守申仪 , 利用申仪与孟达的不和 , 有意泄露孟达投降西蜀的消息 。司马懿获得密报后 , 率军急行到西城 , 歼灭了这场未遂的叛乱 。诸葛亮自断右臂的结果 , 使第一次北伐失去了牵制魏国的策应 。
诸葛亮在孟达这支力量的处理上 , 直弄得读史之人瞠目结舌 , 一个政治家临大事时 , 竟然受情绪支配而不顾大局的需要 , 用“出卖”手段自剪羽翼 , 却不能兼容并包 , 甚至连借力打力都予以排斥 。冷静地想想 , 即令孟达极不可靠 , 待投降西蜀后 , 也有许多方式冷处理 , 何以临阵出此下策!既然“出卖”了 , 那就坐山观虎斗好了 , 何以在司马懿攻打孟达时又发兵救援?在一件事情的处理上 , 从策反到出卖再到救援 , 短短时间内态度居然反复了三次 , 真的不可思议了 。曹操也曾遇到比孟达更为“可恶”的人物 , 这就是张绣 。在官渡之战进行之中 , 降而复叛的张绣再次请求投降 , 曹操不顾南阳大败的惨痛 , 大度地捐弃前嫌 , 以极为热烈的态度迎接张绣的到来 。官渡之战中 , 张绣是立功最多的一个 , 之后 , 又在攻打袁谭的南皮之战中立有大功 , 遂被曹操封为破羌将军;对他的赏赐 , 也是诸多将领中最多的一个.虽然东边的西城已失 , 西线的这次北伐在思想上、战略上、军事训练上 , 以及粮食及其他军用物资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 几年来的频繁外交 , 与东吴破裂的联盟已经修复 , 益州东边已无后顾之忧 。出师时 , 诸葛亮亲率十万主力从勉县出发西经阳平关、武都而转向西北方向的祁山(天水西南) , 令赵云、邓芝率偏师沿褒斜栈道翻过秦岭佯攻关中眉县 , 这是名副其实的声东击西 。
- 石虎:历史上最巧妙的谋朝篡位当上了皇帝
- 中国古代六大高智商人才诸葛亮只能排第五
- 如何让大臣心甘情愿请吃饭唐朝皇帝有奇招
- 古代皇帝很幸福吗唐朝皇帝每个月最怕这几天
- 古代奇葩趣事:皇帝竟派自己的妃子跟别人睡觉
- 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是谁?穿着打补丁的裤子上朝
- 皇帝的饮食真的奢侈吗?其实也没那么夸张
- 吴范:三国历史上比诸葛亮还会算计的东吴军师
-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之路:很不幸还是无能?
- 古代没有报纸诸葛亮出山前怎么知道天下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