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1381)是早产儿,但没有先天不足,反而成“神童”:六岁上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九岁能诗,日背两千字 。少年时,一周就能将五万多字的《四书》烂熟于胸 。
宋濂小时候喜爱读书,因家贫,就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回来抄,并提前约好还书的时间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都结冰了,手冻得僵硬,他也不懈怠,抄写完毕,再一路快跑去还书,从来不超时 。
二十岁后,宋濂师从名师,在江南郑义门执教二十余年 。他遍览郑义门数万册的藏书,很快就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
年少求学时,纨绔子弟们佩刀挂玉、华衣丽服,宋濂一点都不羡慕,他单衣鄙履,虽贫困,却总是面有喜色,有人很奇怪,宋濂说:我心中有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享用不如人,得到了我高兴,失去我也高兴,我还有什么忧虑啊!
1358年,朱元璋听闻宋濂学问大,聘他做世子朱标的老师,朱标为太子,宋濂即为太子师 。因朱元璋只是粗通文墨,学识渊博的宋濂就成了他常常请教的老师了,所以宋濂其实也算是开国帝师 。
经常在皇帝身边,性格慎密的宋濂知道很多朝廷机密,他守口如瓶,从不向外泄露 。
他曾经说:“人君就像父亲、像天一样,难道可以欺骗吗?”一次宋濂与人饮酒,朱元璋暗中派人去探察 。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前日饮酒的细节,宋濂以实相告 。朱元璋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因此朱元璋越来越相信宋濂的诚实 。
朱元璋有时问宋濂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谈那些品行好的大臣,问其原因,宋濂回答说:“品行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与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 。”
朱元璋曾震怒于主事茹太素呈上的一万多字奏章,有人顺着皇帝,说这是大不敬 。宋濂直言:“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朱元璋因此更信任宋濂了 。
宋濂入朝为官时,门上曾书字自勉:“宁忍饥而死,不贪利存活 。”有日本使臣曾赠他一百两黄金,以求文章,宋濂辞而不受 。他说:“天朝的侍臣接受蛮夷小国的金钱,不是维护国体的做法 。”
宋濂对皇帝说,圣人之道,唯在乎治心,正则治,邪则乱 。他给朱元璋讲《春秋》、《史记》,说尊王者之道,天下可定 。
一次,朱元璋手捧《黄石公三略》,兴趣盎然地想与宋濂谈论 。宋濂说:“《尚书》二《典》三《谟》才是帝王之学 。”朱元璋说:“这个我当然知道,还有什么帝王之道?”宋濂推荐给朱元璋《大学衍义》,朱元璋于是命人将其内容贴在宫殿两边的墙壁之上 。他召集大臣,让宋濂给大臣讲《大学衍义》的内容 。
宋濂教朱标儒家仁义之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大道,告诫他,君王要以民为本,贤德的君主要重视自身“德、仁、敬、诚”的修养 。
明朝建国后,宋濂先后负责主持编著前朝的国史《元史》,还有明朝的法律大典 。他著作等身,一生著有各类集说、史书多达五百多卷 。后世尊其为国初名儒、一代宗师,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
1377年,67岁的宋濂告老还乡 。回到金华老家后,宋濂穿布衣,饭蔬食,埋首读书著述,两耳不闻窗外事 。
1380年,爆发了“胡惟庸案”,开国功臣、丞相胡惟庸被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九族,大批官吏被牵连诛杀,宋濂一家也遭祸,宋濂的孙子宋慎、次子宋璲都被株连处死 。
宋濂从家中被戴上枷锁,押解到南京候死 。太子朱标听闻后,大惊失色 。他认为自己的老师忠心可鉴,绝不会结党反叛 。
- 大明王朝的正德八虎:十常侍后又一宦官集团
- 揭秘: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为何杀死亲生母亲?
- 大明聋人首辅贺逢圣:全家自沉河底的大明忠臣
- 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年轻时为何被人所看不起?
- 朱棣死后留下的圣旨写了什么让大明硬气300年
- 揭秘:谁是汉太祖刘邦手下最叛逆的开国功臣
- 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朝初期的开国军事统帅
- 幸免于朱元璋屠刀之下的大明开国功臣都有谁?
- 魏忠贤如何从一个赌徒成长为大明帝国守护者?
- 开国皇帝的叔叔,也是孙悟空原型,死后肉身不化却被后人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