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史:宗周形成的历史( 二 )


文王迁丰一年后去世,而武王在位只有四年时间,伐纣之前即已营镐。由此可知,周人在徙居丰邑后不久就开始营镐,丰和镐的营建时间不会相差太久 。
地位演变
宗周为周都,历时三百余年,都城地位几经变化 。武王伐纣之前是西周的前线;伐纣之后,宗周一直是西周政权的主都,西周晚期主都地位逐渐下降 。
一、前线都城地位
自文王始建至武王伐纣,这一时期的宗周是周的前线都城 。周在这一时期并不是“天下共主”,作为一方诸侯的都城,宗周的建立是为了对付商政权,因此至少在建立初期,军事意义较为浓厚 。学者认为丰镐“最初应该是东进的指挥中心”,历史学家许倬云也认为:“最初也许是经营东方的指挥中心,渐渐变为行政中心”。这一时期,旧都岐周仍是周人政治、经济、宗教的根据地、大本营 。
二、主要都城地位
先秦时期,常常出现国号与都城称号互相替代的现象,如盘庚国号为殷,其都城亦称“殷” 。岐周之地在周未伐商之前也被称为“周” 。在武王灭商后,丰镐作为“天下共主”的都城,其政治地位日益重要,尤其在武、成年间,镐这个都城与“周”的称号逐渐有互为替代的趋势 。如:《逸周书·世俘》 、《尚书·召诰》 、《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周本纪》 、《史记·鲁周公世家》等都有记载 。
这些典籍中所载的“周”,正义解释为:“周,镐京也 。”
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主要都城地位,“宗周”之名频繁地出现在文献、金文之中,成为丰镐是“诸侯宗之”、周之宗庙所在的最好注解 。据统计,共有近三十件铜器提到宗周 。其中,周王在宗周的活动主要包括接受述职朝见、宗教祭祀、发布命令等,完全体现了宗周作为一个主要都城应具备的职能:
(一)周王接受王臣和诸侯述职、朝见 。
如:乍册魑卣记录了公太史到宗周述职性地朝见周王;匡侯旨乍又始鼎记录了第二代燕侯旨第一次到宗周朝见周王;麦方尊记录了邢侯到宗周朝见周王的活动;柞伯簋记载了柞伯到宗周朝见周王的事迹;宗周钟铭文则说明周王不仅在宗周会见王臣、贵族,还会见外夷 。
(二)重要宗教祭祀 。
献侯鼎、史叔隋器有王大襄于宗周的记载,士上盂、郭伯取簋,同簋、克簋、大克鼎、善鼎、越簋等有周王的各种祭祀活动,柞伯簋记载了周王在宗周举行大射礼,其中,“大章”、“大檎”是周王举行的高规格祭祀 。
(三)周王发布政令 。
小克鼎、史颂鼎、宗周钟、班簋、母簋等均有周王在宗周发布命令的记载,由周王及诸侯、王臣在宗周的活动可知宗周是西周的政治中心,是周王长住之地,是王朝的主要都城 。[6]
三、主都地位逐渐下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都城地位随着祭祀设施和祭祀行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随着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昭王时“王道微缺”,穆王时“王道衰微”,懿王时“王室遂衰”。自昭王以后西周逐渐衰落,到懿王时国力大幅下滑,随着国力衰退,岐周成为周王朝与西戎交战的前线,宗周同在关中必然受到冲击 。烽火戏诸侯虽然戏剧化,但却反映了西周晚期战火时常直抵王朝京畿之地的紧张局势 。
王室衰弱还伴随着诸侯势力的坐大 。西周宗法制父死子继,而懿王崩后,先是懿王的叔叔即位,继而又传回懿王之子,虽然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但内有缘故。尤其是出现了“诸侯复立”的记载,则可能有势力强大的诸侯(小宗)开始插手王室(大宗)事务,操纵王室废立大权 。周王的权威不再,周王所居住的宗周政治中心的地位也就愈加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