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果下暴雨,人们是怎么出行的?

大家好 , 这里是趣历史小编 , 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人们下雨是如何出行的故事 , 欢迎关注哦 。
蓑衣 , 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 。我国在上古时期 , 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 。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 , 以遮雨水 , 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 , 何蓑何笠” , 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 。“蓑笠 , 备雨服 。”说明是充当雨具之用的 。春秋战国时代 , 百姓在下雨天 , 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 。蓑和笠的关系 , 如同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 , 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 , 而不是草 。而且“笠”晴雨两用 , 既可避风雨 , 也可防烈日酷暑 。
蓑草的表皮较光滑 , 本身又呈空心状 , 所以用来制雨衣 , 雨水不易渗透 。其为贱物 , 轻易可得 , 在很长时期内 , 不分尊卑 , 外出遇雨 , 都穿这种蓑衣 。随着时代进步 , 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 , 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 , 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 , 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 。我们最熟悉的 , 应该是那首:“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 , 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 , 称“油衣”、“油帔” 。《晋书·桓玄传》:“(刘)裕至蒋山 , 使赢弱贯油帔登山 , 分张旗帜 , 数道并前 。”
除蓑革、油绢外 , 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 。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 , 经加工整理 , 也可编织成雨衣 , 俗谓“棕衣” 。唐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诗:“兀兀山行无处归 , 山中猛虎识棕衣 。”与此类似的材料 , 还有油葵叶 , 也非常适宜制作雨衣 。清李调元《南越笔记》中就有详细记载:“油葵生阳江恩平大山中 , 树如蒲葵 , 叶稍柔 , 亦日柔葵 , 取以作蓑 , 御雨耐久 。”这种雨衣仍以农夫、渔人所着为多 。
明代后 , 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 , 所用材料也有多种 。宫廷内臣所穿雨衣 , 据刘若愚《明宫史》记:“用玉色深蓝官绿杭触或好绢 , 油为之 , 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 , 今无矣 。有斗钵式者 , 有道袍式加褂者 。御前大臣值穿红之日 , 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 。”贵族男女的雨衣 , 则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 , 取名为“玉针蓑” 。
《红楼梦》中 , 贵公子贾宝玉就穿这种雨衣 。第45回:“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 , 身上披着蓑衣 , 黛玉不觉笑道:‘那里来的这么个渔翁?’……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 , 十分细致轻巧 , 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
斗笠则是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 , 编织而成 , 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 。讲究的以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 , 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 , 笠面再涂上桐油 。有些地方的斗笠 , 由上下两层竹编菱形网眼组成 , 中间夹以竹叶、油纸 。“或大或小 , 皆顶隆而口圆 , 可芘雨蔽日 , 以为蓑之配也 。”(《国语》)斗笠 , 又名箬笠 。“楚谓竹皮日箬”有的斗笠 , 以葵叶铺陈笠盖 , 因而称之为葵笠 。有的则以笋壳夹于竹篾中 。>>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