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相比他们的职责有什么不同

清代紫禁城内,负责宫廷宿卫任务的禁卫人员有两个部分,第一种是禁卫军护军营和前锋营将士掌守门户,第二种是侍卫掌侍从和宿卫 。宫廷侍卫的最高首领为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不过他们在职责上有很大的不同 。
1,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的侍卫亲军
清初多尔衮执政时,对侍卫的选拨和任用作出明确规定: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官,各送亲子一人入充侍卫,学习本朝礼仪,察试才能后再相应任职 。上述官员若是无亲子者,可送兄弟之子入充侍卫,但远亲兄弟之子不在选用范围 。
顺治亲政后以上制度被废除,侍卫改为从上三旗中选拨,此后沿为定例 。史书称:“国初以八旗将军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皆天子所自持 。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随侍宿卫,统以勋戚大臣,视古虎贲、旅责,职责重焉 。”
清宫侍卫机构称为侍卫府或侍卫处 。侍卫处的首领是领侍卫内大臣,上三旗中各设二人,其下是内大臣六人,散秩大臣无定员 。领侍卫内大臣从满洲都统、内大臣或各省满族将军中选授;内大臣从散秩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或护军统领中选授;散秩大臣的人选没有定限,由皇帝从年轻的宗室成员或中级武官中选授 。
侍卫亲军的人数为995人,并设主事、笔帖式、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侍卫班领、侍卫什长、亲军校等 。侍卫的等级有四等,一等侍卫设60人,二等侍卫设150人,三等侍卫设270人,蓝翎侍卫设90人 。一等侍卫一般充任协理事务侍卫班领或侍卫班领等职 。侍卫中的宗室成员另设名额,宗室一等侍卫9人,二等18人,三等63人 。
康熙时期,倡导满汉一家,为笼络人心增设了汉人侍卫,其主要渠道是通过武举选拨 。雍正皇帝即位的第一年亲阅武进士,授予状元李琰一等侍卫,榜眼毕应、探花施景范二等侍卫,授予二甲武进士刘问政等13人三等侍卫,三甲武进士中选拨36人授予蓝翎侍卫 。
雍正四年,武举进士选拨侍卫成为定例 。不过,和八旗所不同的是,凡是武进士出身的侍卫,一概称为汉侍卫,而汉侍卫的前景远远不如其他侍卫 。
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统领侍卫亲军,在内大臣、散秩大臣的协作下承担扈从之职 。6名领侍卫内大臣分成6班,率领各班侍卫轮番更值 。6班中又分内班、外班 。在内廷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值班的为内班,在外廷太和门值班的为外班 。
宿为紫禁城主要是由护军营承担,侍卫亲军在重点门户宿卫 。例如在乾清门执宿,属于内班,10名侍卫昼坐门禁,由一名散秩大臣掌领 。在属于外班的太和殿,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掌领,内大臣、散秩大臣二人随班入值 。中和殿,由侍卫什长带领侍卫亲军30人宿卫 。
2,御前大臣与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侍从皇帝左右的高级侍卫,称为御前侍卫、御前行走,其次是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 。这些高级侍卫的首领称为御前大臣 。按例,御前大臣在宗室王公中选任,无定员,在3至6人之间,掌翊卫近御并兼管奏章事务 。
在以往朝代,这项职责都是由皇帝亲信的宦官首领担任的,只有西汉的大将军曾享有这种职能 。清代一向防范宦官干政,于是在康熙年间设置御前大臣一职 。雍正以后,御前大臣的任职条件有所变动,其后的军机大臣往往也兼任御前大臣 。
御前大臣领带的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员额没有限定,职责是在内廷值班、稽查官员出入、带领被引见的官员如殿、扈从皇帝出行 。这类皇帝贴身侍卫都属于高级武官,御前侍卫官秩二品 。御前行走都侍从皇帝近前,乾清门侍卫则侍立于皇帝所在的殿外檐下,而非专门守卫乾清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