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二 )


《南史》、《梁书》均谓陶弘景以"父为妾所害",故"终身不娶" 。又谓其敬重佛法,"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 。乃诣郧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 。
二、思想概述
陶弘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 。在主观上固然是为了修道登仙、长生不死而研究服食、炼养等方技,但在客观上他对医药学、冶炼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均有卓越贡献 。在宗教信仰方面,他既虔诚信仰神仙道教,也信仰佛教 。在宗教理论上既宗葛洪金丹道及杨羲、许谧《上清经》,同时也援佛人道,杂有佛教观点 。
关于宇宙本原问题,他虽标榜以 。《老子》为本,但却不同于道家哲学思想 。《真诰·甄命授》云:"道者混然,是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 。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 。"认为"元气"是"道"的产物,"道"是宇宙的本原,是超自然物质的精神性本原体 。《道德经》云:"道法自然" 。《太平经》中说"道"与"元气"同在,二者不离,魏晋道士所著《西升经》也还说"自然者,道之根也",而陶弘景则认为"道"生"元气",是宇宙万物之始 。
陶弘景佛道双修,在茅山道观中建佛道二堂,隔日朝礼 。唐释法琳《辨正论》卷六《内异方同制旨》云:茅山道士冲和子与陶弘景,"常以敬重佛法为业,但逢众僧,莫不礼拜;岩穴之内,悉安佛像 。自率门徒受学之士,朝夕忏悔,恒读佛经" 。《梁书·陶弘景传》云:"(陶弘景)曾郧县阿育王塔自誓 。受五大戒" 。《陶贞白集》附录《瘗剑履石室砖铭》云:"华阳隐居幽馆,胜力菩萨舍身 。释迦佛 陀弟子,太上道君之臣 。行大乘之六度,修上清之三真" 。《南史·陶弘景传》亦载陶殁前遗嘱:"因所著旧衣,上加生戒裙及臂衣袜冠巾法服,左肘录钤,右肘药钤,佩符络左腋下 。绕腰穿环结于前,钗符于髻上 。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 。明器有车马,道人(佛教徒)道士(道教徒),并在门中,道人左,道士右" 。正是表示佛道双修之意 。
在南北朝,曾发生佛道相争,留下的文献史料,佛教有《弘明集》和《广弘明集》,道教有顾欢《夷夏论》、张颐《门论》、齐道士《三破论》、王浮《老子化胡经》等 。而陶弘景对两教则采取双修、融合的态度 。《正统道藏》"善"帙《华阳陶隐居集》中有《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认为佛道所探索的都是形神生死问题 。他说:"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 。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 。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佛教解脱之道,求神与形离,园应寂灭,"形尽而神不灭",认为人生之痛皆因"以形累神",以致陷入轮回,欲超脱轮回,则形体必当永灭,而精神得以"常乐永净" 。而道教以"举形升虚"为上,形神相依,长生不死,入于神仙境界 。陶弘景认为:"人之所贵者,盖贵在生 。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 。神形离别则死"(见《养性延命录》) 。故陶弘景主形神双修,养性与练形并重 。《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还说:"仙 是铸炼之事极,感变之理通也 。当埏植以为器 之时,是土而异于土,虽燥未烧,遭湿犹坏,烧而未熟,不久尚毁 。火力既足,表理坚固,河山可尽,此形无灭 。暇令为仙者,以药石炼 其形,以精灵萤其神,以和气濯其质,以善德 解其缠 。合法共通,无碍无滞 。欲合则乘云驾 龙,欲离则尸解化质;不离不合,则或存或 亡,于是各随所业,修道进学,渐阶无穷,教功令满,亦毕竟寂灭矣 。"足见陶弘景在宗教 思想方面是主张儒、释、道"合法共通",但 在三者之中,又以"仙"为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