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同样是?朱元璋?子孙,孙子却比儿子差太多,百万打三万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难其实颇让人费解,为何拥兵百万的建文帝会输给兵士只有30万的朱棣呢?
建文失败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
一、朱元璋的大清理使得建文无将可用 。
在开国之后,数位开国名将不是病死,如徐达,常遇春 。就是被杀,如蓝玉,朱亮祖等 。而且杀人的明目繁多,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就是明例 。仅其中空印案就连坐数万人,所有主印官员全部被杀,这其中就包括千古忠臣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 。而后来的郭恒案更是直接杀掉了六部中的几乎所有的办事官员,运气好的部只余尚书(部长)一人,侍郎(副部长)两人,运气不好的连尚书都被杀了 。可见朱元璋在肃清异己上下的决心 。
没了优秀将领保护的明帝国该如何面对当时还有一定实力的北元呢,朱元璋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他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锻炼自己的儿子--朱棣,派他挂帅出征,朱棣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率军大破北元军队 。
朱元璋的本意是想派擅于指挥骑兵的朱棣镇守边疆,然而不幸的是,正是朱棣,后来攻破了南京
二、朱棣的坚决与建文帝的“仁慈”
在朱棣造反的那一刻,他就没有退路了,要么攻入京城登基称帝,要么兵败沙场马革裹尸 。朱允炆也是一样,要么镇压平叛,要么兵败退位 。成王败寇!
但是朱允炆明显没有认识到这点,他甚至给自己的军队下命令不要伤害朱棣,因为不想使自己背上杀叔之名 。
而朱棣在这点上明显继承了他父亲的“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行事风格,他金钱收买宁王部下,迫使宁王交出强悍的朵颜三卫,率领不到二十万的军队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对决并且完败李景隆 。在与盛庸军对战时甚至亲自带领骑兵到前方侦察敌情,就是因为知道对方士兵不敢杀自己,盛庸无法派神机营(火枪手)射杀骑兵,万般无奈派骑兵追击,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 。
估计南军心里也憋屈的够呛,眼前就是对方大官,杀掉就可以结束这场战争,但是皇帝不让,万一杀掉了长官怪罪下来,谁会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
三、建文用人能力太差
首先让我们看下第一次北平防御战时双方几位知名将领
北军:统帅朱棣,副将张玉,朱能
南军:统帅李景隆,副将盛庸,平安
这里面除了李景隆是个庸才之外,其他都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但建文选得却是“用兵如神李景隆”
张玉朱能在北军中声望分别居一二位,常年随朱棣南征北战 。
盛庸在后期被提拔为统帅,用火枪阵大破朱棣,杀张玉朱能,使得北军士气低沉,若不是后期朱棣绕过山东直攻京城,和盛庸军打下去朱棣必败无疑 。
平安,曾经是朱棣部将,十分熟悉朱棣战法,作为前锋大将在朱棣第一次南下过程中大破北军 。
显而易见,如果开始时南军统帅是盛庸或者平安,那我们就可能不会看到永乐大帝这个名号了 。然而建文帝却偏偏选了个李景隆 。
我们来看看建文帝这边的选入用才:
听闻朱棣造反的时候,本来建文帝朱允炆派大将耿炳文平叛,却在半路上又换成了李景隆 。可惜李景隆不但是个军事庸才,而且懦弱至极 。本身如果元帅是耿炳文的话,那最少南军不会败得那么惨 。
而李景隆乃开国大将李文忠之子,小时候常和朱棣在一起玩,朱棣很是熟悉,这样的人更不适合作为主帅 。
建文帝这边的谋臣也差强人意: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各个都是庸才,特别是当李景隆惨败之后,收到消息的黄子澄竟然自主掩盖,只因李景隆是他推荐,不想折了面子,最后朱棣围攻南京时,他居然跑去给朱棣开门,使得原本牢固的京城被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