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外唐僧是如何西天取经?

《西游记》里唐僧被三个徒弟护送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天竺取经 。那么历史上的唐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去看看 。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shí)的后代,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曾做江陵的县官,隋朝衰亡后隐居乡间,其学问和气节为时人所景仰 。陈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俗家名为陈祎(yī) 。
虽然家道衰落,但父亲活着的时候生计还不至于成问题,父亲去世后,生活日渐抓襟见肘,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 。玄奘11岁那年,随二哥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 。
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语言不通,对佛经的理解产生了很大的歧义和争论,进而发展成众多派别 。为了解决争端,许多僧人都想去天竺国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究竟是怎么样的 。于是从南北朝开始不断有人去西方求取真经 。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到天竺取经的是三国时代的一位高僧 。在三国到两晋南北朝期间,也就是从3世纪到8世纪这段时间里,不断有高僧离开中土,不顾个人安危长途跋涉到天竺求经 。单史书有确切记载的就多达170人,其中平安返回的只有43人,大多数人都在险恶的途中牺牲了 。
最著名的是东晋中叶的一个僧人叫法显,他的佛学修养非常深,而且梵文的基础也很好 。法显西行求法,经过大漠雪山,到了北天竺,然后到中天竺,即现在的印度 。法显在天竺待了三年,带了一些经书回国 。无论带回来的东西多少,他的这种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 。
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隋唐时期对佛教的理解和争议也越来越大,有大志向的僧侣一直延续了这个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况,看看中土没有的经书究竟是怎么讲的 。玄奘在佛经上的造诣非常高,深感很多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 。
到天竺去探索佛教和佛教经典的本原情况成了玄奘最执着的期盼,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向唐太宗陈表,请求允许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然而,玄奘的决心并没有因此动摇,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七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开始了长途跋涉 。
【《西游记》之外唐僧是如何西天取经?】玄奖的这一行为未获得官方批准,也没有通关文牒,属于偷渡,当时正值唐朝与突厥的征战,偷渡被抓是要被杀头的,凉州都督李大亮听说玄奘要西行,强令他返回长安 。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的宏愿,令小徒弟慧琳、道整二人秘密送出玄奘 。
玄奘在途中收了一个徒弟叫石陀槃 。石陀槃生性顽劣,本打算从玄奘那里打劫些财物,没想到被玄奘的志向和赤诚感动,愿意跟随玄奘一起取经 。后因路途艰难,石陀槃吃不下苦头,便起了杀心,想宰了玄奘回家 。没想到逼近玄奘的时候,玄奘突然坐起身来,石陀槃没有得逞 。
石陀槃遂向玄奘说明自己不愿西去的意图,玄奘亦不勉强,石陀槃临走嘱咐玄奘,你若是被抓千万不要把我供出来 。玄奘发毒誓不出卖石陀槃,他这才放心离去,玄奘继续上路,茫茫戈壁,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
行至玉门关外的第一个哨口,玄奘夜间偷渡,却被守卫发现,差点被箭射中 。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行走在大沙漠上,白天黄沙飞扬,如同下雨,晚上看见人兽骨骸发出的磷火,闪闪烁烁,阴森可怕 。走到葱岭北边的竣山,终年不化的积雪,行走十分艰难,玄奘晚上卧在冰上休息,如此过了7天方才走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