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出身考:和珅出身中上级武官并非出身卑贱( 二 )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常保去世,20岁的和珅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 。此时,这一职位已经在他家承袭了五代 。虽然这是一个世袭的功名,但是国家承平日久,官职不像当年那么难以获得,所以,三等轻车都尉的官职到乾隆时期已是一个很一般的职位 。但常保所任的福建副都统一衔,却是有职有权的高级武官,这个官职在清朝属于正三品,和现在的“中将”职位相当 。并且后来皇帝又赏给了他家一个一等云骑尉的官职,这在当时众多的八旗军民中,并不是人人都可得到的 。另外,和珅的生母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继母系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这些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时代,哪家达官贵人肯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呢?如此和珅的“出身低微”又从何说起?
另外,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被“授予三等侍卫,挑补黏竿处” 。黏竿处是大众的通用称呼,它的官称是“上(尚)虞备用处” 。这个部门通常由侍卫10人组成,主要负责皇帝的日常出行事宜 。每当皇帝出行时,服侍在皇帝的乘舆(轿)左右,负责扶轿、打灯笼等工作,俗称叫“打执事”的 。另外有“司库一员(由内务府委派),掌黏竿、钓竿及一切用具 。”
人们通常说,和珅曾在銮仪卫当差,做过“拜唐阿”(满语,亦称“柏唐阿”;汉译为“听差的”、“执事人”),是给皇帝抬轿子的,言外之意认为他的社会地位很“低微”,但由此便得出和珅出身“低微”的结论,未免有些轻率 。其实“拜唐阿”一职就是“上虞备用处”辖下的属官,是清朝一个低级别的武官官职 。清礼亲王昭连在《啸亭杂录》中对此做了细致的描述:“定制,选八旗大员子弟中的捐捷者为执事人,司上巡狩时扶舆、擎盖、捕鱼、罢雀之事,名曰‘上虞备用处’ 。盖以少年血气偾张,故令习劳勚,以备他日于城侍卫之选 。实有类汉代羽林制也,而精锐过之,盖善于宠驭近侍之制也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能够当上“上虞备用处”的“拜唐阿”,不但不意味着和珅的社会地位“卑贱”、“低微”,反而证明了他是“八旗大员”的优秀子弟,是皇帝从众多旗人青少年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佼佼者 。负责在自己身边听差,借以对他们经常进行各种熏陶和锤炼,日后定会有大用 。俗话说,皇帝身边无小官 。所以,和珅虽然不是出身显贵之家,但毕竟也是生在满洲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中上层武官家庭,并非出身贫寒之家 。
【和珅出身考:和珅出身中上级武官并非出身卑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