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吴可读以死犯谏和遗疏的言辞激烈 , 使朝野震惊 。自知理亏的慈禧明白 , 吴可读以死相谏 , 如果像上两次那样发一通上谕申斥不仅无用 , 而且有可能激起众怒 , 于是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 , 令王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等全数“将吴可读原折妥议具奏” , 看看是否有道理 。这些大臣当然明白 , 慈禧的目的是要发动大家为她解围 , 同时也考验每人的态度 , 于是徐桐、翁同龢、潘祖荫连衔上疏 , 宝廷、黄体芳、李端芬、张之洞等一干大臣各上一疏 , 最后礼亲王世铎也具折上疏 , 反驳已经死去的吴可读 , 为慈禧辩解 , 这场风波终告平息 。
精通权谋的慈禧为了向世人表示自己的“大度” , 假惺惺表示“吴可读以死建言 , 孤忠可悯” , 决定给吴以五品官例议恤的礼遇 , 以平息人们的不满 。李鸿章因此提出由于吴可读死于蓟州 , 蓟州“士民”“倾心向慕” , 请旨俯准为吴可读建专祠 , 供人景仰 , 藉以进一步安抚人心 , 以稍稍补救慈禧破坏祖制所造成的危害 。
皇位承继程序、制度是任何王朝最重要、最核心的程序和制度 。当这种事关王朝安危的程序都可以任意破坏、制度都可被玩弄于股掌之上时 , 对统治者造成的危害其实很难补救 , 而这个王朝离覆灭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
而且 , 当慈禧将皇位承继之规都视为玩物时 , 足见其心中根本没有任何“祖宗之法” 。然而引人深思的是 , 二十多年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当初由她亲自选定的光绪皇帝、残酷镇压维新运动时 , 其最重要的“理由”却是维新改变了祖宗“成法”、违背了“祖制”和“家法”、破坏了传统 。
由于惟恐“维新”削弱自己的权利 , 所以她在1898年9月末发动政变 , 囚禁光绪皇帝 , 追杀维新党人 。政变发生当天 , 慈禧太?重新训政 , 召一些重臣跪于案右 , 光绪皇帝跪于案左 , 对光绪疾声厉色问道:“天下者 , 祖宗之天下也 , 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 , 皆我多年历选 , 留以辅汝 , 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听信叛逆蛊惑 , 变乱典型 。何物康有为 , 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 , 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愦 , 不肖乃尔!”“变乱祖法 , 臣下犯者 , 汝知何罪?试问汝祖宗重 , 康有为重 , 背祖宗而行康法 , 何昏愦至此?”光绪战战兢兢地辩解说:“是固自己糊涂 , 洋人逼迫太急 , 欲保存国脉 , 通融用西法 , 并不敢听信康有为之法也 。”太后又大声怒斥:“难道祖宗不如西法 , 鬼子反重于祖宗乎?康有为叛逆 , 图谋于我 , 汝不知乎?尚敢回护也!”光绪本已魂飞齿震 , 此时“竟不知所对” 。
一句“难道祖宗不如西法 , 鬼子反重于祖宗”的质问便使光绪皇帝无言以对 , 足见其效力之强 , 如有“神功” , 而此时慈禧俨然是“祖宗之法”的卫道士 。
慈禧对待传统这两段截然不同的态度提醒人们 , 所谓“祖宗之法”、“传统”等纯粹为她所用 , 都只是她的手中玩物 。当“祖宗之法”威胁到她的权利时 , 她便将其弃如敝屣;而一旦她的权利受到变革的威胁时 , 她又转身成为“祖宗之法”的坚决捍卫者 , 不许人“任意妄为”“变乱祖法” 。因此 , 人们固然要重视传统 , 但更要重视的是究竟是谁在掌控传统 , 又是如何利用传统的 。
- 道光?一代宠妃,无缘皇后之位,却生下了晚清最出色的皇子
- 揭慈:慈禧的宫廷沐浴程序比杨贵妃出浴还奢华
- 李莲英伴上慈禧靠的竟是这个绝活!李莲英得宠原因
- 袁世凯送给慈禧太后一件污秽物件,没成想慈禧却爱的日日都用
- 慈禧私心太重!竟让男童为自己做大人的事,令无数男童毙命
- 慈禧搜刮了海军军费吗?慈禧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 慈禧第一眼见到李莲英为何就对其充满了好感?
- 慈禧太后小金库达三千万银两最后不知所终!
- 晚清慈禧面对列强武力威胁放硬话:一把黄土也不给!
- 史上最强寡妇慈禧是怎样上位的?慈禧如何夺得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