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庞涓见齐军攻打平陵连遭败绩,认为齐兵并无多强的战斗力,根本没把齐军放在眼里,于是集中兵力进一步猛攻邯郸,想一举攻下邯郸 。在激烈的鏖战中,魏军损失惨重 。庞涓竭尽全力,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于于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 。就在庞涓陶醉于胜利之时,魏惠王派人告急,说齐军以轻锐之师进逼大梁,命庞涓火速班师自救 。大梁乃魏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关乎魏之存亡 。庞涓刚刚拿下邯郸正在得意忘形,忽闻齐军兵临大梁,真是又气又急,顾不得休整军队,更顾不得将士们的疲惫和损伤,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梁 。
庞涓放弃了随军辎重,昼夜不停地急行军,赶来与齐军决战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攻击大梁的齐军仅仅是齐军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县东北)埋伏妥当,以逸待劳,只等魏军钻进口袋 。当庞涓匆匆渡过黄河,刚刚走到桂陵时,战斗力相当旺盛的齐军潮水般地从四面涌过来,直杀得魏军丢盔卸甲,四处逃散,几乎全军覆灭,庞涓只带了少数残兵败将逃出重围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这次战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孙膑出色的军事智谋和才干 。孙膑所制定的围魏救赵的战略,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战例 。
“桂陵之战”后,魏惠王被迫讲和,把邯郸归还赵国,赵国也因齐军的援救而复存 。
减灶诱敌 设伏马陵
魏国在桂陵之战后,尽管遭受了挫败,元气却并未大伤,久霸中原的余威还在,稍加休整后,便又恢复了生机 。桂陵之战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52年,魏国便联合韩国在襄陵打败了齐、宋、卫的联军,齐国不得不与魏国讲和 。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魏国又向西边的秦国反攻,不但收复了失地,还围攻秦国的定阳(今陕西宜川县西北),闹得秦孝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也被迫与魏国讲和 。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了逢泽(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之会,参加会盟的共有12个诸侯国,会后还一同去朝见周天子 。至此,魏惠王独霸中原的野心又开始膨胀了 。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即桂陵之战后13年,魏惠王以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逢泽之会为由,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兵大举进攻韩国,企图一举亡韩 。在魏军的强大攻势下,弱小的韩国岌岌可危 。眼前魏军兵临国都,韩哀侯异常恐慌,遣人星夜告急于齐,求其出兵相救,以存社稷 。
齐宣王早就想侍机再攻魏国,所以接受韩国告急后,便决定发兵击魏救韩 。齐宣王召集群臣,共议国策 。宰相邹忌认为,韩魏相煎,这是齐国之幸,可以隔岸观火,齐国自身也需要加强治理,以不发兵相救为宜 。大将田忌则认为,魏韩相斗,韩败魏胜是其必然的结果,魏国的势力就会因此大增,则祸必殃及齐国,绝不能袖手旁观,坐失攻魏良机 。两人争执不下,齐宣王征询孙膑的意见,说道:“军师不发一言,难道说救与不救,二策都不妥当吗?”
孙膑说道:“魏国自恃其强,伏赵之后又起倾国之兵伐韩,其野心须臾也未忘记伐齐 。如果任韩降魏,只能使魏国更加强大,从而形成对齐国的巨大威胁,因而弃韩不救是不明智的 。然而,齐国的军队必须为齐国的利益而战,如果过早地出兵救韩,就等于齐国代替韩国作战,韩享其安,我受其危,主客颠倒,那对齐国是十分危险不利的 。”齐宣王听罢,频频点头 。接着问道:“军师所言极是,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孙膑说道:“从齐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应该许韩必救,以安其心 。韩知有齐相救,必然尽全力抗魏以自卫,魏军见韩不降定然会倾其全力以攻韩 。待魏韩两军撕杀实力消耗殆尽之际,我们再出兵攻击疲惫的魏国,拯救危亡的韩国,用力少而见功多,才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
- 三国历史上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差点死于曹操之手?
- 刘邦项羽为何会是结拜兄弟:起家之初的一场相遇
- 挡住李世民亲征的牛人杨万春:被政治斗争所掩盖
- 壮志难酬:史上因立志做周公却不得善终的摄政王
- 史上真实的曹操:曹操竟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
-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 被女色掏空了身子的明穆宗:为后宫女色鞠躬尽瘁
- 唐朝史上历经三代皇帝的英国公李勣的忠义与圆滑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一次生死对决
- 春秋历史上齐桓公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