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搜刮了海军军费吗?慈禧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三 )


1901年李鸿章与俄国交涉,要求交还东三省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同声反对李鸿章与俄国签约,声称可以联合英国、日本对抗俄国 。但当慈禧问道,如果中俄在满洲冲突,英国、日本会否出兵助我?与俄国开战,你们有无把握?两人顿时收声,支支吾吾说“不能保证” 。那些整天在慈禧面前热血沸腾,作忠君爱国状的人,大抵如此 。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如此,庚子之变还是如此,慈禧每次都在这些热血大臣的鼓动下,从主和变成主战;从头脑清醒变成头脑昏热;从一心戒赌变成赌身家 。直到“庚子之变”时,慈禧还是受着这种“赌徒”心理的支配,明知十赌九输,但一入场就身不由己,抵御不住侥幸心理的诱惑 。每次赌输,痛哭流涕,发咒誓愿砍手指,但一看别人下注了,忍不住又想翻本 。当义和拳在山东杀教士、烧教堂、拆铁路、砍电线时,慈禧是主剿的,认为义和拳虽然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但那些神功护体的法术太不靠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左右不少大臣都说义和拳民气可用,法术可靠,甚至拿假情报来蒙骗她,她头脑一热又“赌”上了 。
人们或以为慈禧身为皇太后,可以穷情极意、为所欲为,其实相反,她不过是个做事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的女人家,许多主张受到大臣们的抵制,也不敢坚持,十分无奈 。而且她也像很多女人家一样,耳朵根软,容易受人影响,受情绪左右,有时情绪一来,什么匪夷所思的事都敢做 。
戊戌变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慈禧本来是赞成变法的,她对光绪帝表态:“只要你留着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 。”但后来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怂恿下,一味蛮干,又是改孔子纪年,又是罢黜礼部六堂官,甚至准备请日本人来主政,又传出要包围颐和园,捕杀慈禧的谣言,真假莫辨,变成了一出宫廷闹剧 。慈禧气急败坏,做出了软禁皇帝,杀掉维新六君子的惊世之举 。揆诸事实,并非政见上有多严重的对立,这种情形,不过是寻常百姓家的妇人遇上顽皮孩子胡闹时,打屁股、关柴房的“宫廷版” 。事实上,戊戌变法的许多改革方案,后来都由慈禧实现了 。
庚子年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又是一例 。细看宣战诏书,并无指定哪十一国,只说“彼等”,她是向全世界宣战 。赌红了眼,最后一定是赌身家的 。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斯便说:“太后一向做事是留有余地的,但只有这次她这个政治家却只剩下女人家了 。”但在此之前,她何曾是个政治家呢?一直是个女人家而已 。
推行清末新政有功
宣战带来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结果,慈禧赌身家又输了,而且输得狼狈不堪,甚至连宗社陵寝也顾不上了,扮作农妇,仓皇辞庙 。经此一役,慈禧才真正痛定思痛,洗心革面,走出了“赌徒”的心理阴影,完成了从女人家向政治家的蜕变 。这非常人可以做到的,但慈禧做到了——可惜,这时她已66岁,历史留给她的时间已屈指可数 。
慈禧结束逃亡回到北京后,立即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激动人心的一幕——清末新政 。她一改过去遇事摇摆不定的性格,以前所未见的坚定态度,推进各项改革 。从科举改试策论、停止捐纳实官等措施起步,在经济方面改革币制,制订矿务章程,改革厘金税政,制订铁路政策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
1903年,改革推进到国家典章制度层面,中国第一部《商律》经慈禧批准施行 。1904年初,商部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和《商会章程附则》;公司登记法、破产法、专利法也相继通过立法 。朝廷发布修律上谕,要求各驻外使节收集各国通行律例,送给修律大臣观摩学习 。随后成立修订法律馆,参考各国成法,体察中国礼教民情,会通参酌,妥慎修订中国现行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