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为何派大内太监平定越南?太监名将杨思勖

说起大内太监,就会让人自然想到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上,太监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 。秦朝的赵高,东汉的侯览、张让,唐代的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太监 。
太监,通常是指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性,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太监早期被称 “宦官”,唐朝以后才被称为“太监” 。太监,作为帝王与后妃的奴仆,支撑着皇家宫殿那广厦高台的金碧辉煌,成就了皇宫大内帝王后妃舒适优裕的奢靡生活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太监不仅涉足王公贵族、高官显爵的生活中,而且还涉足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 。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历朝的衰亡大都与太监作乱有关,汉、唐、明三朝的覆灭与太监的专横暴虐就有着直接关系 。那么,大唐王朝为什么派遣大内太监去平定越南?大内太监为什么能成为大唐王朝的平定内乱的领兵将军呢?
在唐代,太监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 。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 。各局长官称令或丞 。唐太宗时,对太监的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太监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 。唐太宗死后,制度渐弛;唐中宗时,太监总数激增,达三千人之多,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唐玄宗时,太监多而且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也是大有人在;安史之乱后,太监势力迅速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 。部分太监还染指军权;唐肃宗时,朝廷设观军容使,专以太监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唐德宗开始,太监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兵的兵权 。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太监担任 。因朝廷军政大权被太监集团把持,不仅文武百官出于其下,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 。在唐宪宗到唐昭宗期间登基的九个皇帝中有七个是由太监所拥立,两个被太监所杀 。太监擅权专政成为中、晚唐社会的一大痼疾 。
一千多年前,大唐王朝安南府的治所就是今日的越南河内 。
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长安末年,武则天退位 。随着唐中宗李显的复位,也恢复了大唐江山 。唐中宗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子率领禁军逼宫的兵变 。叛军声势浩大,朝廷方面却没有敢挑大梁的将领,唐中宗又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窝囊皇帝,对于政变毫无对策,而此时正在皇帝身边侍候的大内太监杨思勖见此情景,主动为主分忧,请缨上阵 。宛如关云长杯酒斩华雄一般,杨思勖在战场上一刀将叛军头领砍死,沉重地打击了叛军的士气,最终造成叛军自行溃散,兵变就此结束 。就这样,作为大内太监的杨思勖,初次上阵杀敌便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唐中宗的刮目相看 。那么,杨思勖乃何许人也?为何能力挽狂澜,一招击溃一场蓄谋已久的兵变,挽救了唐中宗的一场危机呢?
【揭秘唐朝为何派大内太监平定越南?太监名将杨思勖】杨思勖本姓苏,罗州石城人,幼年时为太监杨氏收养,阉割后,在内侍省服侍 。其勇力过人,且多诈谋,有军事将才 。因此,在这次兵变中能够出奇制胜,一招破敌 。由于杨思勖平定兵变有功,被越级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 。后来,杨思勖又跟随唐玄宗李隆基诛除韦氏再立大功,被封为左监门卫将军 。
开元十年,即公元722年,八月,安南蛮渠首领梅叔鸾等起兵反叛大唐王朝,自称“黑帝”,聚集了三十二州的兵马,外结林邑,即今日的越南中南部、真腊,即今日的柬埔寨、金邻等王朝,占据海南,拥兵四十余万之众,围攻左右各州郡县,并攻陷了安南府,而当时安南府的治所就是今日的越南河内,妄图分裂大唐王朝的南方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