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生平事迹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及作品主题简介( 三 )


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批判美国虚伪的政治
马克·吐温在创作游记《在密西西比河上》这部作品时一针见血地揭露过政党和新闻媒体的沆瀣一气 , 马克·吐温提到:“那个时候领航员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当中唯一不受任何约束和完全独立的人物 。国王是贵族社会不自由的仆人;国会带着选民铸成的锁链开会;而报纸的编辑总和某一个政党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照顾自己的信徒的意见 , 就没有一个传道者能够自由发言和全说真话;作家只不过是读者的奴仆 , 作者写作的时候坦率而无畏 , 但后来 , 到排印之前又要或多或少地减掉自己作品的锐气” 。由此可见 , 马克·吐温是看穿了美国政党和选举的真实性的 , 并且毫不隐讳地给以了抨击 。《竞选州长》更是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民主政治制度进行的全方位揭露和抨击 。小说风格幽默诙谐 , 用短小的篇幅 , 挖掘出了美国选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 , 思想极为深刻 , 它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选举制度的黑暗内幕 , 暴露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性 。
批判美国畸形的道德观
马克·吐温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 , 马克·吐温揭示出了这样的事实:金钱可以支配人说谎、勒索甚至杀人 , 金钱是至上的 。在小说《镀金时代》中 , 围绕着建设铁路、开辟航道、开办大学等情节 , 概括了当时弥漫整个美国的投机发财心理 , 在刻画塞勒斯上校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上 , 作品用独特的语言展现了塞勒斯上校的狂热:“发财 , 无论如何也要发财 , …空气里到处都有财可发” , 塞勒斯上校被“一切人都有平等机会”以及”任何一个擦皮鞋的人都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谎言引入歧途 , 他永远沉醉于那些冒险计划和虚幻的企业 , 从而使他失去了最起码的人情 , 他的家人为他的这种虚幻的等待过着几乎赤贫的生活 。而小说《百万英镑》中 , 一个持有百万英镑的穷汉 , 在惶恐中得到了满意的消费和体面的服务 , 却丝毫不用付账 , 资木主义拜金思想的人性在一张百万巨钞的面前 , 显得何其脆弱和为人不齿 。
批判美国虚伪宗教
在杂文《基督教的上帝》中 , 马克·吐温讽刺性地写道:“这些教士忘记了提到他们的上帝是宇宙间最慢的移动者 , 他从不睡眠的眼睛也是一样的慢 , 因为他的眼睛要等一个世纪才看到的事情 , 其他人的眼睛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看到 。”在所有的历史上尚没有一个例子是上帝最先想到的一件高尚事迹 , 他总是比其他的人慢一步的想到和做到 , 然后他才到达、现身 , 并且享受到功劳利益 , 如果上帝真有先见之明 , 为何总是事后才现身 。在短篇小说《斯托姆菲尔德船长访问天国》中 , 马克·吐温以怪诞而讽刺的形式描绘了天堂的至福 , 斯托姆菲尔德船长早从主口学校时候起就一直认为 , 一个人由于他正直的一生 , 将会在天堂里获得应有的奖赏 , 他这样相信和祈祷着 , “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们”也曾应许过他天堂的至福 , 但他死后却感到极为愤慨的是 , 他明白了这种“契约”只是一种欺诈 , 天堂的至福是一套骗局 。在小说《坐在黑暗中的人》中 , 马克·吐温以美国阿曼特神父为例严词批评了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 , 他批评阿曼特之流残酷盘剥中国农民、他们的女人及无辜的小孩 , 使其挨饿和濒临死亡 , 以这些血腥钱来传播福音 , 并肯定了中国人对传教士认识上的怀疑和日益觉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