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利器大盘点:鬼吹灯之说真实可信?

导读:古墓是人生终止时最后的定格,也是储存墓主生活时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库 。叠叠累累的古代墓葬屡经沧桑变故,因各种原因往往多遭破坏 。而最通常的破坏形式,是有意的盗掘 。历史上的盗墓相当普遍,甚至曾经成为某些区域的地方风习,成为某些家族的营生手段,成为某些社会群体的行业特征 。
到底是谁盗墓发明了“洛阳铲”
用那些专业的盗墓工具,目的是为了加快盗墓速度,提高成功率 。再者,在中国的墓葬史上,一度流行“不树不土”秘葬制,加上几百年来风雨侵蚀,自然和人为的改变,不少古墓在地面上的痕迹荡然无存 。所以除了刘去那样有明确的盗墓目标外,一般情况下都要盗墓者自己去寻找,去判断坟墓的等级和陪葬品的多寡 。
所谓“洛阳铲”的出现,就有这种想法在内 。“洛阳铲”,顾名思义,洛阳一带盗墓者使用的铁铲子 。实际上,现代盗墓者(包括考古学家)仍在使用的“洛阳铲”历史并不长,不过百十来年历史 。在洛阳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盗墓故事:当年洛阳城郊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去赶集,见路边有人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子在挖洞插棚杆,很好使,一铲子下去就能挖尺把深 。让李鸭子没有想到的是,这种铲子拨上来后,还能带出不少下面的土 。
这个偶然发现,让李鸭子惊喜不已 。李鸭子为什么惊喜?原来其暗里一直在做着盗墓的营生,这种铲子无疑可以给他找墓、盗墓带来更多的便捷 。于是李鸭子灵机一动,照葫芦画瓢,回家请附近的铁匠照着样子打开了一把,果然好用,盗墓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增 。这种铲子就此在洛阳一带的盗墓者中使用开了 。但“洛阳铲”到底是不是李鸭子发明的,目前并没有人能直接证明,有可能是以讹传讹 。但不论发明者是谁,洛阳铲的贡献还是蛮大的,甚至为官方文物考古工作者使用 。
实际上,洛阳铲并非什么秘密武器,主要因为盗墓者在使用,而这一族又是见不得灯亮的“地下工作者”,所以被弄得神乎其神的 。实际上就是古代盗墓者常用的长条铣、瓦形铣、连箍铲的变种,或者说是“改进型” 。其体窄窄的,纵断面呈半月开状,铲头锋利,树根什么的一触即断 。一般常见的铲长三十公分,直径六公分左右 。
在大陆“人民公社”时期,这种铲子一直存在是农民常用的挖沟工具,使用范围甚广 。大陆六七十年开展农田整治运动时,不少地区还作过推广 。如在苏北,当年一般农家都有这种工具,叫小筒锹,开挖窄沟,省劲省时,效率高 。但稍有区别的地方是,洛阳铲弧度更大些 。笔者小时候生活在苏北乡下,大人干完农活回家后,便会拿着放在一边的小筒锹与小伙伴一起,学着电影《地道战》在菜地里“挖地道” 。由于接触面小,虽然小孩子力气小,但用起来一样利索,不费劲 。
如今盗墓者又对洛阳铲作了一些改进,特别是在柄子上 。以前是木质的,现在则改成钢管,分成几截,每截以锣丝口或卡槽对接,如同石油探测时用的钻柄一样,想探测更深的地方时,就一节一节接起来 。平时不用便拆开放在工具包里,行带方便,也不容被人发现 。
长沙“窖工”成为盗墓者
洛阳铲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掘洞取土上,取土用普通铁锹更为方便 。洛阳铲第一功能是探测,在古代,盗墓者探测墓穴的工具是铁锥 。铁锥比洛阳铲的实际作用还要大,但需要盗墓者拥有丰富的盗掘经验,才能发挥作用 。
【盗墓利器大盘点:鬼吹灯之说真实可信?】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江北四省》中有这样的说法,“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 。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 。”王士性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了,“铁锥入而嗅之” 。古代人的墓穴挖得都很深,一般不会少于10米,甚至挖到地下水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