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两位高官的大降级:年羹尧与隆科多( 四 )


官场玄机:古代官员“降级”未必全是坏事
降级分哪几种?
古代官员遭贬谪 , 无非是降职、革职 。降职又分为降级留任与降级调用 , 革职也分为革职留任与彻底革职 。官员的降级、革职 , 一律由吏部负责 。高级官员的专案专办 , 中下级官员的则定期汇总处理 。凡是降级而级别已经不够降的官员 , 例如从八品降三级、正九品降二级等 , 就等同于革职 。在这种情况下 , 则要区分该官员是因为公事还是私事被降职 , 还要考察他此前任职情况 。如果是因公受到处分 , 降级不超过三级 , 并且此前任职表现不错 , 官声较好 , 则可以革职留任;如果此前表现一般 , 则只有革职;若是初次任职 , 难以评价 , 就先革职留任 , 试看一年 。要是因私而被降级调用 , 或是本身还处于革职留任期内再次犯错误的 , 一律以革职处分 。
革职的官员 , 也要区分是因为公事还是私事被革职 。因为公事被革职的话 , 相当于被撤职 。原来的职务虽然没有了 , 但还可以交代清楚之后 , 由上级给出一个评语送交吏部引见 , 此时仍然保留着公务员的身份 , 大多还可以另外安排一个去处 。要是因私被革职 , 那就相当于开除公职 , 必须回到原籍 。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重新起用就比较困难了 , 要么是国家危难之际才被想起 , 要么是皇帝心情大好突然施恩 。
被降级了还有机会“卷土重来”吗?
古代官员被降级和革职 , 除非罪孽深重 , 天怒人怨 , 例如本文两位主角 , 否则都有机会再次来过 , 按现在话来说“政治生命”还能延续 。
官复原职分为开复与捐复 , 前者拼运气 , 后者拼财力 。降级留任和革职留任的官员 , 因为留任原职 , 因而比较容易得到开复 。其中降级留任的 , 三年之内无过可以开复;革职留任的 , 四年之内无过能够开复 。降级调用和革职的官员 , 上级考察起来没有个年限 , 他们也就必须一直战战兢兢不能出差错 , 免得一不小心毁了前面多少年的修行 。其次 , 有了圣旨或者是督抚和堂官认为他们可以开复之后 , 还不能立即得到开复 , 还需要送部引见 , 等待皇帝接见之后下旨决定 。捐复就简单多了 , “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就不叫事儿” 。捐复多出现在清朝 , 不仅能官复原职 , 还能换个同级别的其他官当当 。价格方面京官一品450两 , 二品410两 , 外官一品900两 , 二品820两 , 依次往下递减 。当然 , 一些犯了“大事” 的官员 , 捐钱也是没用的 。
为何被贬?如何自保?
古代官吏史一个有趣的事是文官被降级被革职的比例要比武官高得多 , 不用查别的史料 , 翻开我们的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就够了:司马迁、李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陆游、苏轼……文人多情 , 文人又为何官场“薄命"?原因之一就是书生气太浓 , 不会揣摩皇帝的意图 , 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二来不够灵活机变 , 大多都有较强的正义感 , 是非观念也很强 , 但他们喜欢讲死理 , 更不擅长封建官场上的策略和技巧;三来自视过高 , 恃才傲物是官场大忌 , 更会遭来杀身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