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为什么铩羽而归?( 二 )


悉心考察西洋政教
郭嵩焘出使英国,本来事情不多,便利用公务闲暇,悉心考察英国政治 。通过对英国资本主义政治运作的实地考察,郭嵩焘逐渐摆脱了君权至上的思想束缚 。在英国,他不仅敢于考究西方的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 。他说:西洋的国政一概公开,而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的国政,却正好与此相反 。郭嵩焘列席旁听了英国下议院的辩论,也曾认真研究英国议会政治发展的历史,结果认识到,议会和政府两者互相牵制是英国立国千余年不败的原因 。
1877年(光绪三年)5月,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人作为海军留学生,在监督李凤苞的带领下到达英国 。抵英次日,郭嵩焘便在公使馆中设宴,为李凤苞等洗尘 。在郭嵩焘的安排下,这些留学生一部分被分派至英国舰队中,另一部分则考入了皇家海军学院,此后成了公使馆的常客 。在郭嵩焘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们之间的多次谈话 。郭嵩焘经常阅读留学生们的日记,留学生们在留学心得中讲,英国人的微积分学、新学、力学等,都是以前没有读过的,现在学了这些,不啻事半功倍 。郭嵩焘感慨地说:就凭这个也能证明出洋留学的好处实在不少啊!
年逾花甲、读了大半辈子儒家经典、头脑里塞满了陈腐观念的郭嵩焘,现在却敢于承认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而且承认得这样彻底,这在当时需要惊人的勇气 。
任期未满,黯然还乡
郭嵩焘曾把使英途中见闻逐日详记辑为《使西纪程》一书,内容有称赞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等话语 。他将书寄回中国后,呈总理衙门刊刻,一时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要求将其撤职查办 。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结果此书被清廷申斥毁版,严禁流行 。在当时的条件下,就郭嵩焘所属的那个社会阶层而言,他已经走得太远 。这使他难安其位,不断受到攻击,而最为恶毒的攻击便来自他的副手刘锡鸿 。
在刘锡鸿的笔下,郭嵩焘的最大“罪状”有三:披外国人的衣物、向其他国君主起立致敬、听音乐会时效仿洋人索取节目单 。由此足见当时国人愚昧之深 。刘还秘密弹劾郭嵩焘“十款”罪状,极尽罗织诬陷之能事 。刘锡鸿指责郭嵩焘的“罪状”,其实都合乎国际礼仪,这反而印证了英国人称郭嵩焘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的赞誉 。由于清朝守旧势力过于强大,从朝廷到京师大夫对郭嵩焘一片唾骂指责之声,他只得在任期未满(仅仅一年零七个月)之时,奏请因病销差,清廷立即同意并派曾纪泽接任 。
郭嵩焘于1879年5月5日乘船到达长沙 。当时湘阴正好发生守旧排外风潮,形势颇为紧张,连用西洋小火轮拖带的木船都受到长沙、善化两县国人的阻拦,大骂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贴满了大街 。
出使之日,郭嵩焘曾经壮志满怀,期望以此行引进西方治国之道,使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奈铩羽而归 。郭嵩焘在唾骂声中出使,又在唾骂声中回国 。他已失去继续奋斗的信心,回国后便归隐乡里 。尽管郭嵩焘钦差使臣的官衔暂时尚未解除,但自巡抚以下的地方官员都对他傲慢异常 。郭嵩焘死后,虽有官员请旨按惯例赐谥立传,也都被清廷否决 。直到他死后9年,义和团运动高涨之际,还有京官上奏要求开棺鞭戮郭嵩焘的尸身,以谢天下 。
晚年时,郭嵩焘曾三次申请开办轮船公司,但终归化为泡影 。他自信:“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
【郭嵩焘: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为什么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