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贵妃养猫吗?《妖猫传》是不是真的?

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小编去电影院看了 。散场时,坐在后排的一位男士跟身边的女朋友说:“电影都是骗人的,杨贵妃压根儿就没养过猫 。”此话一出倒引起了小编钩沉的兴致,回到家中翻阅了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各种逸闻故事的隋唐五代笔记,诸如《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开元天宝遗事》等等,确实没有发现杨贵妃养猫的任何记录,不过,史料未载不能成为彻底否定的证据,那么不妨从其他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杨贵妃养猫的可能性 。
吃掉鹦鹉的宫猫
【历史上杨贵妃养猫吗?《妖猫传》是不是真的?】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人养育家猫的历史相当的“不久远” 。
明代大学者张岱在笔记《夜航船》中曾经这样写道:“猫,出西方天竺国,唐三藏携归护经,以防鼠啮,始遗种于中国 。”也就是说猫是唐僧取经,回国的路上,怕老鼠把经书啃了,随身带了几只猫,这样才把猫引进了中国 。这种说法当然有些极端,但著名民俗学者和动物学家、民国时曾经做过万牲园(北京动物园)园长的夏元瑜先生也认为,猫在中国很晚才变成家畜,“商周秦汉的铜器玉器,以至陶制殉葬的冥器全没猫形的,《三字经》上‘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可见家猫在家畜中毫无地位,更谈不到列入十二生肖中了,在地支中的地位竟连老鼠都比不上” 。张岱亦举出证据:“《诗》有‘貓’,《礼记》‘迎貓’,皆非此猫也” 。
事实上直到唐代晚期,家中灭鼠也很少依靠猫 。五代学者严子休在笔记《桂苑丛谈》中记载过唐僖宗末期的一件事,“广陵有穷丐人杜可均者,年四十余”,此人酒量极大,“每日常入酒肆,巡坐求饮,亦不见其醉” 。有个姓乐的酒肆老板十分慷慨,经常招呼穷朋友来店中免费喝酒,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雪,杜可均来了,见老乐正闷闷不乐,一打听才知道,有个客人寄存了一领昂贵的衣物,老乐将衣物放在仓库里,谁知竟被老鼠啃了,现在要作价赔给人家,而鼠患越来越严重,老乐却又找不出什么别的办法,唯恐家中财物会遭到更多损坏 。杜可均说:“我早年间曾经学过一道辟鼠符,杜绝鼠患特别有效,只是不知道现在还能够灵验,现在不妨一试 。”然后画符,做法焚之,“自此鼠踪遂绝”——由此可见,那时的人们对猫的灭鼠价值还知之甚少 。
不仅如此,有唐一代,猫的名声一直不咋地 。比如唐高宗的宰相李义府“容貌温恭,而狡险忌刻”,当时的人们给他取外号叫“李猫”,形容他两面三刀,外表温顺而内心阴毒 。还有五代学者孙光宪在笔记《北梦琐言》里记载,唐左军容使严遵美,在官场上遭受排挤和冷落,心情抑郁,有时就突然手舞足蹈起来,家中所养的猫居然开口说:“军容使失去常态,癫疯病发作了 。”总之是各种的妖异 。
笔记如此,正史亦不例外,《旧唐书·后妃传》中记载:永徽六年十月,武则天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囚之别院 。之后,武则天命人将她们二人勒死,萧淑妃临死前发下毒咒:“愿来世阿武变成老鼠,我变成猫,生生扼其喉!”武则天又恨又怕,从此下令宫中不许养猫 。
不过,这条禁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遭到了淡化或废除,因为《旧唐书》的史料价值很高,真实可信,另外一部名叫《朝野佥载》的笔记同样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作者张鷟曾经在武则天当政时任御史 。《朝野佥载》记载:“(武则天)调猫儿与鹦鹉同器食,命御史彭先觉监,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 。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 。武者国姓,殆不祥之征也 。”大意是说武则天训练猫和鹦鹉一起吃饭,然后给百官看,寓意着萧淑妃即便真的化身为猫,也早已散尽戾气和仇怨,能够和“武”和平共处了,谁知表演到一半,猫儿大概没吃饱,一口把鹦鹉咬死当了点心……《资治通鉴》中记载此事发生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距永徽六年(655年)过去了37年,这不仅预兆着“武氏”的不祥,还有萧淑妃的冤魂历37年而绝不谅解 。